民间故事:男子到尼姑庵避雨,女尼好心收留,他竟连娶两个小尼姑

水冠三军谈民间 2025-04-23 16:31:51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屡犯江南,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松江府内外尸横遍野,百姓惶惶不可终日。许多人收拾家当,携家带口,往内陆逃亡,昔日繁华的街巷,如今只剩断壁残垣与哀嚎之声。

松江城内原有一姓顾的大户人家,家主顾文澜饱读诗书,温润如玉,待人接物十分亲切,轻易不会与人发生龃龉,遇到旁人有纷争,也总是好言相劝,父亲在世时曾劝过他对人要有防范之心,可他总是笑着摇头,说人性本善,自己只要诚心待人,必然也会换来别人的诚心。

二十岁的时候,顾文澜娶妻柳淑珍,刘淑珍芙蓉如面柳如眉,贤良淑德,二人成婚三载,举案齐眉,常以诗词相和,堪称神仙眷侣。

随着倭寇的肆虐,松江城已然不是存身之地,于是就与妻子商议,将家中的金银细软收拾起来,雇了一辆马车,前往南京方向逃难。

途中,顾文澜结识了一对从嘉兴来的夫妻,也称自己是前往南京逃难的,丈夫王虎生得五大三粗,自称是贩运布匹的商人;妻子陈巧儿生得一双丹凤眼,见人便笑,与淑贞甚是投缘。

王虎见顾文澜虽然说是逃难,但是穿着锦衣,随身携带者几个大箱子,想必不是一般的人家,便格外殷勤,常帮着赶车搬行李,文澜本就心软,见他热心,渐渐放下戒备,常常与王虎把酒言欢。

行至长江边,王虎主动提出去寻一艘乌篷船渡江,淑贞却悄悄拽住丈夫袖口:“这王虎眼神凶狠,说话时总盯着咱们的箱笼,怕是不怀好意,所谓‘人心隔肚皮’,这乱世之中,咱们还是小心一些的好,不如另寻船只,不要再与他们同行了。”

文澜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可转头看见王虎已经叫来了船夫,谈好了价格,带着巧儿忙前忙后,帮着搬运行李,热情的邀请他登船,这拒绝的话就怎么也说不口,抬脚就要上船。

淑贞急了,暗中扯了扯丈夫的袖子,文澜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我素来以诚心待人,看这王虎也不是穷凶极恶之辈,娘子不要把人想的太坏了,这一路有他们帮衬,咱们也轻松了许多不是。”

淑贞没有办法,此时自家的箱笼也都被王虎帮忙给搬到了船上,况且丈夫执意要与其同行,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船。

小船一路顺风疾驰,到了晚上,已经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处芦苇荡,江面雾气弥漫,文澜正准备睡觉,仓口却响起了王虎的声音:“顾兄,今晚月色正好,我在外面办了一些酒菜,要不要出来赏月喝酒?”

文澜一听就来了兴趣,嘱咐淑珍先睡,走出窗外与王虎把酒言欢,王虎是走南闯北惯了的,酒量自然不必多说,二人推杯换盏,不知不觉的,文澜已经有了几分醉意。

此时王虎突然站了起来,走到了船边,笑着招呼文澜:“顾兄,你快来看,这水里鱼多的很呢,等我来找船夫接来渔网,咱们网上几尾鱼,当做下酒菜如何?”

男人总是少年心性,一听说捕鱼,文澜也来了兴趣,起身摇摇晃晃的走到了船边,打了个酒嗝:“好好好,抓上几尾,我来帮你。”

王虎悄悄后退,一脚将文澜踢入河中,文澜在水中扑腾,刚喊了一声救命,王虎使了个眼色,船夫突然挥起船桨,狠狠砸向文澜,江水很快吞没了他的身影。

淑贞听得 "扑通" 声,急忙船上衣服冲了出来,但是甲板上只有王虎和船夫两人,王虎一脸悲痛:“都怪我,顾兄喝了几杯酒,非要下水去捉鱼做下酒菜,我一时没拉住他,竟被他掉进江里,我对不起顾兄啊。”

船夫也跟着附和:“唉,这里风高浪急,即便是我这样常年在水上讨生活的人,也不敢说能在这么急的浪潮中活下来,人的生死各有天命,这也不能怪你。”

淑贞看着他们一唱一和,心里明白事情绝不会这么简单,但是眼下自己势单力薄,如果揭穿他们,恼羞成怒之下,不知道他们能做出来什么事,只能放声大哭:“夫君啊!你怎么就这样抛下我走了!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啊!”

王虎走了过去,顺势要抱住她,淑贞赶紧退了一步躲开,王虎搓了搓手,说道:“娘子莫怕,我与顾兄虽然相识不久,但是情同莫逆,现在他不在了,于情于理我都要替他照顾你,我一定会保你衣食无忧。”

淑贞强忍泪水,颤声道:“我一个妇道人家,如今举目无亲,只能靠你照应了。”

王虎大喜,当晚便要与淑贞行夫妻之实,淑贞推说身子不适,又道:“我夫妻一场,总得让我为他守孝三日,才算全了情分。”

王虎有些不耐烦,却见淑贞哭得梨花带雨,只得暂且作罢,回到自己船舱里找巧儿发泄火气,不多时,淑贞听见巧儿剧烈的反抗,王虎与巧儿争吵。

巧儿骂道:“你在嘉兴就害过三个客商,如今又害顾公子,不怕遭天打雷劈?”

王虎怒吼:“再啰嗦连你一起扔江里!”接着便是厮打声,随后 "扑通" 一声,江面又归寂静。淑贞知道,巧儿也遭了毒手。她紧紧握着被子,不让自己压抑的哭声传出去,咬破手指,将自己的遭遇和王虎的恶行写了下来,随身放好。

三日后,船在扬州靠岸。原来王虎本是扬州的水匪,他早已勾结船夫,趁着瘟疫横行,在江上谋财害命,用抢夺来的钱财购置田宅,谎称“布匹生意兴隆”,成了当地富户。

王虎带淑贞拜见母亲,王母眯眼道:“比上一个媳妇儿标致,上一个呢?”

王虎笑道:“路上染了风寒,没了,以后就让新媳妇来伺候你。”

王虎的母亲十分高兴,满意的点了点头:“你们这一路也辛苦了,赶紧去歇着吧。”

回到厢房,王虎急不可待,淑贞却笑道:“今日是我与前夫的忌日,待我敬他一杯酒,便随了你。”说罢斟酒,自己先饮半杯,余下半杯递给王虎。

王虎不疑有他,仰头饮尽,片刻后便人事不省 —— 淑贞早就在酒中掺了从船上偷来的蒙汗药。 她摸出王虎枕边的短刀,对着他胸口便是一刺,血溅床头。

王虎吃痛,惨叫一声,王虎的母亲闻声赶来,淑贞红了眼,怒道:“你教子无方,也该死!”,又将老人刺倒。

此时,王虎的弟弟王豹带着家丁撞门而入,淑贞举刀便砍,但女子力气小,怎么抵得住这么多家丁,好在家丁们忌惮她手中的短刀,一时也不敢近身,淑贞边战边退,眼瞅着就要被家丁拿住。

淑贞心存死志,将血书扔出以后,准备自尽,就在这时,一队官兵却突然冲了进来,原来巧儿当时落水以后,被一个打渔的渔民所救,她心知王虎的老家在扬州,必然会带着淑贞返回,于是马不停蹄的赶回扬州,将王虎的恶行上告官府。

涉及多条人命,知府不敢怠慢,立即派官兵来王家捉拿凶手,恰好碰到了这一幕,淑贞松了一口气,知道丈夫的冤屈可以报了,然而原本美满幸福的生活此刻已经支离破碎,淑贞也实在是没有了继续活下去的欲望,于是趁人不被,竟然投了护城河。

知府感念淑贞贞烈,亲自过问丧事,百姓们集资为她打造了楠木棺椁,由于没有找到尸体,所以就立了个衣冠冢,陪葬品虽不华贵,但却十分丰厚。

而巧儿也是心中一片迷茫,尘世中再无半分眷恋,于是找了个名叫半云庵的尼姑庵出家做了尼姑。

再说文澜,落水后被一艘运粮船救起。船主是松江的老秀才,与文澜交谈之后,发现其学识渊博,谈吐不凡,于是就收留他做了账房先生。

文澜苏醒后,听闻妻子为己报仇身死,痛不欲生,每日在江边招魂,竟不知淑贞被一位法号叫做半云的尼姑救起,而这半云大师,正是半云庵的庵主,淑贞与巧儿在半云庵中相遇,两人又悲又喜,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

此时的两人都准备剃度出家,但是被半云师太拒绝了:“你们二人尘根未断,脸上的浊气都已经消失了,一切的灾难都已经过去,福气马上就要来了,不能在这里耽误青春。”

话没说完,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庵门口响起了急切的敲门声,半云师太让她们去开门,请人进来避雨,淑贞开门一看,四目相对的瞬间,两人都呆住了。

原来,前来敲门的人,竟然是文澜,此时倭寇被逐,文澜随老秀才往扬州收账,路过这里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慌忙之中看到一座尼姑庵,就跑来避雨,没想到竟然遇到了妻子。

文澜忍不住失声痛哭:“是我连累了你,要是我早听你的话,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以后我们再也不分开了。”

淑贞将自己的经历说给了文澜听,并且说若不是巧儿,自己早就死了,并要求文澜迎娶巧儿,两人不分大小,文澜答应了下来,并说自己与淑贞都死过一遭了,也应该重新开始。

最终文澜重新办了一场婚礼,同时迎娶淑贞和巧儿,并且返回了松江老家。

再后来,半云师太圆寂,每逢清明,他们便往扬州的尼姑庵祭拜,而淑贞手刃仇敌的故事,也在长江两岸流传,百姓们说,这正是 “烈女心似梅,寒冬独自开,虽遭风雪压,香气终归来”。

0 阅读:15

水冠三军谈民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