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时代下的中美关系处于关键转折点。
特朗普上任才几天,中美经贸关系似乎有了重大转机。此前,特朗普曾扬言可能从2月1日起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加征10%关税,相较他以往强硬的贸易保护主义态度有所缓和。
从竞选到当选,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对华态度频变。竞选时,他对选民宣称一上任就考虑对中国征收60%关税。
据澎湃新闻1月24日报道,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关税问题,态度又明显缓和了许多,称自己“宁愿不对中国征收关税”,还表示他可以与中国就公平贸易做法达成协议。
202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6882.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其中,中国对美出口5246.56亿美元,同比增长4.9%;自美进口1636.24亿美元,同比微跌0.1%,贸易顺差达3610亿美元。
尽管美国不断推行“脱钩断链”政策,加征关税,但这些数据清晰表明,即便美国制造诸多贸易障碍,也难以割舍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明确表示不追求贸易顺差,愿意更多地购买他国产品,这一表态与之前指责美国贸易主义的强硬基调全然不同,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对美策略的积极转型。
特朗普也在不同场合释放出积极信号。他直言贸易战和关税只是手段,并非目的,甚至罕见地表示宁愿不对中国征收高关税。
毕竟,中美两国经济深度交织,长期以来在贸易、投资与技术合作等方面相互依存,在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中优势互补。美国企业离不开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优质产品,中国的发展也需要美国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若双方能够摒弃贸易保护主义思维,以平等、互利、共赢为原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中美经贸关系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注入强大动力。
长期以来,欧盟在一些国际事务上紧跟美国步伐,宛如美国的“跟班”,对美国言听计从。
2024年1 - 11月,中国与欧洲联盟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7161.47亿美元,中国对欧洲联盟出口商品总值为4696.39亿美元,同比增长2.4%;自欧洲联盟进口商品总值为2465.08亿美元,同比下降4.3%,中国与欧洲联盟贸易差额为2231.31亿美元。
然而,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使欧盟陷入了困境。特朗普不仅威胁对全部欧盟商品加征10%的关税,同样威胁加拿大等国,这表明在经贸问题上,特朗普对盟友与非盟友的态度并无太大区别,美国利益至上才是其唯一标准和目标,而欧盟对美国的巨额顺差无疑是特朗普的眼中钉,欧盟对特朗普第一任期挥舞钢铝和飞机关税大棒的行径应记忆犹新。
面对特朗普的威胁,欧盟有了新转变。
近日,在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会期间,荷兰首相斯霍夫表态称,虽然在对华政策方面,荷兰和美国“或多或少保持一致”,但在有关该国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的对华出口问题上,尽管预计特朗普会进一步限制阿斯麦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制造设备,但荷兰政府将自行决定如何实施出口管制政策,即在这个问题上荷兰打算自己说了算。
同时,谈及如何与特朗普展开合作时,斯霍夫还表示,欧洲在合作中应表现得“有骨气”,不会表现得像一个“受害者”。
法国外交部长近日也表示,欧洲不应卷入美国与中国的冲突,继续与这两个大国合作才符合欧洲利益。
据《南华早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计划2月在慕尼黑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会面。
面对欧盟的这一转变,中国可以采取“弃猫效应”应对。“弃猫效应”指在一段关系中,适当保持距离和神秘感,让对方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与自己的关系。
欧盟在过去过度依赖美国,忽视了与中国合作的潜力。如今,在面临美国关税冲击时才想起与中国谈判,中国可在谈判中保持一定的主动性,既不急于迎合欧盟,也拒绝合作,而是根据自身利益和战略目标,与欧盟进行平等、互利的谈判。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可促使欧盟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在未来国际事务中更加珍惜与中国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