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把儿子养废,我才惊醒:最愚蠢的教育,就是逼孩子吃学习的苦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5-02-13 17:18:37

01

儿子已经4个月不去上学了,不爱社交,黑白颠倒,沉迷手机短剧,自我封闭,出现了一些焦虑的症状,经常唉声叹气的说干啥都没意思。

休学之前儿子就读于一所还不错的公立中学,学校非常卷,他成绩还算可以。

初一的时候他还能勉强应对,到了初二,学习的课程一下子增多了,难度也有所增加。

第一次月考,成绩一下子降到了班级下游。

开家长会时,班主任老师特地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你家孩子这样的成绩是不行的,考不上普通高中,就只能读职高了!”

我一听,这怎么行!为了儿子的学习我付出了多少?吃了多少苦?!

当着老师的面,我愤怒地骂了他,孩子低着头表情委屈。

自此,我开始对孩子严加管教:不准玩手机、看电视,所有主课都报了补习班!

怎奈事情难遂人愿,孩子的成绩怎么补都不理想,一直都在班级中下游晃荡。

初二下学期,他的学习状态明显萎靡,经常说自己头疼,不舒服,请假不去上学。

在期中考试前,儿子甚至闹着要请假,说在家自学,不想去学校上学了。

我问他,他就哭,说自己压力太大了,自己到学校上课就难受,真的想要休息休息。

看着情况不对,我带他去医院做了检查,诊断为轻度抑郁。

我和老公大为震惊,不知所措。

可儿子听到这个消息,却好像松了一口气,彻底躺平了。

02

看着孩子这样的状态,我陷入了自责、无助和愧疚。

老公因工作常年不着家,我俩因为孩子现在不上学,经常相互指责,他怨我每天无所事事,却依旧没把孩子教好;我怪他当甩手掌柜,忽视家庭。

孩子请假在家这段时间,我都不敢回娘家,孩子外婆总是责备我太过溺爱孩子才有今天,教育太失败了,指责孩子玻璃心,没出息。

我狠下心,强迫自己先静下来,去反思问题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自己之前是一个高控制的妈妈,忽略了孩子的心声,逼孩子吃学习的苦。

学习上事无巨细的安排,从作业的完成顺序到复习的内容,都要过问和干涉。

看到不对、不合理的地方,立刻提醒,让他按正确的方式改正。

我经常和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为什么别人能做到,就你做不到!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诱因理论”,即人的行为通常被动机支配。而追求快乐是行为的正诱因,逃避痛苦则是行为的负诱因。

把这个理论用在学习上,就能清楚地了解孩子厌学的本质。

当孩子在学习时,面对的总是父母的高标准、考差时的责备、学不好时的批评等,让孩子感觉痛苦的情景;

那么这些负诱因就会导致孩子为逃避痛苦,逐渐形成应付了事,甚至拒绝学习。

严格管控看似规范了孩子的行为,却从动机上制造了负诱因。

其实,这都是在人为给孩子制造“学习的苦”,会让孩子产生学习等于痛苦的错误认知,从而把孩子推向了学习的对立面。

父母逼孩子吃学习的苦没错,但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恐惧、厌恶学习,人为造成学习难度增加,就显得得不偿失了。

长期在这种压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内心深处积累了大量的负面情绪与压抑感。

当这种积压达到一定程度,他们会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做,家长还是会否定,干脆自我放弃,不努力了。

也就是儿子如今的样子:消极厌学,对抗叛逆,躺平摆烂,没有热情和动力。

那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把儿子从躺平摆烂中拉出来呢?

咨询师教我这样做,我把方法写下来,给大家一点帮助。

03

1、父母先放下焦虑,破除限制性信念

我在家里看到孩子痛苦难受时,心里非常难受,但当孩子情绪稍微缓解时,我又感到万分焦虑,急切地希望他能早点回到学校,顺利完成学业。

然而,默薇老师提醒我:

孩子目前无法适应学校生活。回到学校后,他可能会面临智力被碾压的挫败感、人际关系的困扰以及学习上的压力,这些都会让他在短时间内难以获得价值感,甚至可能加重他的抑郁状况。

孩子不是机器,他的成长有自己的周期和节奏,不能简单地用其他孩子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

就像感冒一样,有的孩子三天就能康复,有的孩子需要打针吃药一周,甚至有的孩子会因为感冒引发其他身体问题。

这主要取决于孩子天生的体质和抵抗力。

孩子的心理问题也是如此,恢复的速度和方式因人而异。

因此,我现在最重要的是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要总是把目光放在孩子身上。

我越关注他,就越容易焦虑。每当我看到他整天玩手机时,我就忍不住焦虑、抱怨、挑剔,甚至想要逼迫他回学校。

现在我会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

比如,

他现在能在家玩游戏,可能是他唯一能想到的维持情绪稳定的方法。

他暂时离开学校,或许是在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避免在高压环境下进一步崩溃。

他现在的状态虽然不理想,但至少他还在努力寻找让自己感到舒适的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表现。

我现在把孩子厌学、休学、躺平看作是一种“暂停”,就像快进键生了锈,光正在锈迹里酝酿新的甜。

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我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孩子最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2、和老公建立同盟,练习新的语言体系,重新赢得孩子的信任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稳定的夫妻关系可以给孩子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

在与丈夫交流时,我不再采取强势的态度,而是用“我感到”开头的表达方式,例如“我感到很无助,需要你的支持”,而不是直接批评或指责。

我们还一起参加了家庭团体治疗,借助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达成共识并学习新的沟通技巧。

在咨询师的指导下,我和丈夫每晚睡前都会互相列举对方的三个优点。

起初,我们觉得很难找到对方的优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能说出丈夫“踏实”、“善良”、“不沾烟酒”等优点,而他也开始称赞我“顾家”、“贤惠”、“不无理取闹”。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更加珍惜彼此,家庭氛围也变得更加温馨愉快。

在这种积极的家庭氛围中,儿子明显更愿意与我们沟通,开始向我们倾诉内心的想法。

与孩子相处时,我也开始尝试使用新的语言方式:

把“你怎么这么笨”换成“我发现你在这道题上花了很多心思,要不要一起看看哪里可以改进?”

把“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换成“我觉得你有自己的节奏,慢慢来,我相信你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当他说“我做不到”时,回应“我理解你现在觉得很难,但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替代“你怎么这么没毅力”)。

当他情绪低落时,说“我在这里陪着你,不管发生什么”(替代“别这么矫情”)。

当他不想说话时,写纸条放在他桌上:“我煮了你最喜欢的汤,饿了记得喝。”

两个月后,儿子去医院复查,结果显示他的抑郁有所好转,焦虑症状也有了明显改善。

两个月后,儿子主动提出复学,决定从初二重新开始,成绩,也在起伏中缓慢上升。

回顾这段经历,我深刻认识到: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更没有永远正确的教育方式。幸福的家庭不是表面的平静,和谐的亲子关系也不仅仅是避免争吵。

9 阅读:3031
评论列表
  • 2025-02-20 13:02

    说这种话为什么别人的孩子能做到你做不到 草为什么别人的父母有钱能让孩子躺赢混吃混喝等死就行 你们也做不到

    清江风 回复:
    是吗??
    怎麽还不死啊我 回复: 清江风
    看你问的这就知道你层面不咋滴 你接触过成功人士么?抛出去家庭本身就很硬对它帮助大的 你看哪个混的好的他们会说父母教育一天天都是拿他对比比他更牛逼的?思想打压还从小的 这种不敢说全不会成功之能说是超级极少数。
  • 2025-02-19 23:10

    我花盘种了狗尾巴草,最终都怪我浇水太勤,没有开出玫瑰。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