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年开春,中国新茶饮市场就迎来了戏剧性转折:
行业龙头喜茶突然宣布暂停加盟申请,公开表态拒绝价格战与规模内卷。
2月10日,喜茶发布了主题为《不参与数字游戏与规模内卷,回归用户与品牌》的内部全员邮件。
在各大新茶饮企业还在忙着圈地跑马,大打价格战的时候,喜茶却主动按下扩张的暂停键,这对行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3000+个品牌、近42万家门店、近1500亿元的市场规模。
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中国新茶饮市场用年均30%的增速,从一个不起眼的品类成长为投资领域的主流赛道。
但表面的繁荣下,是暗流涌动。
仅三年的时间,新茶饮就从一杯30元左右的定价,变成了各大品牌开卷“9.9元”,甚至有品牌靠柠檬水这一单品,将价格带一度拉低至4元左右,就连高端的奈雪也被迫推出9.9元专区。
整个行业陷入了典型的“囚徒困境”。

某餐饮机构内部数据显示,价格每降低10%,需增加30%的销量才能维持利润平衡,但实际转化率仅有15%。
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策略,导致新茶饮行业的平均净利润率暴降,从一些新茶饮上市企业的财报看,情况很不乐观。
比如奈雪2024年的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营收为25.44亿元,同比下滑1.9%,经调整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7020万元变为亏损4.37亿元。
从行业的整体情况看,近三年的新茶饮关店增速,已经高于开店增速。
据GeoQ智图的调研,2024年,行业整体闭店数甚至超过20000家,单店日均订单量下滑18%,闭店率连续三年超过25%。

星巴克在中国用23年开设6000家门店,但中国的新茶饮却在10年内开出几十万家。
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商业街,300米内聚集5、6家不同品牌茶饮店已成常态。
疯狂开店带来的不是规模效应,而是自噬效应。
据美团研究院调查显示,2023年新茶饮门店日均有效服务时长不足8小时,坪效同比下降22%,部分加盟商投资回收周期从1.5年延长至3年。
在此情况下,中国新茶饮市场又在2024年以惨烈的价格战拉开帷幕,喜茶、奈雪的茶两大头部品牌竞相推出“9元奶茶”,蜜雪冰城加速下沉县域市场,CoCo都可、书亦烧仙草等腰部品牌推出“第二杯半价”狙击战。

数据显示,去年新茶饮头部品牌单店日均订单量在价格战期间增长30%,但净利润率从12%腰斩至5%,行业整体毛利率跌破了50%警戒线。
价格下去了,但行业也快被卷死了。
这种“增量不增利”的困境,正是喜茶痛斥的“无意义内卷”的真实写照。
这场以牺牲利润换取市场份额的战争,该停止了!

喜茶的战略转向绝非临时起意。
早在去年9月,喜茶在内部邮件中强调“极致差异化”。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在《什么是战略》中指出:
“企业唯有建立起一种可长期保持的差异化时,才能胜出竞争对手。它必须向客户交付更大的价值,或者以更低的成本创造出相当的价值,或者两者兼具。”

当价格战遭遇行业天花板时,转向差异化的竞争,是企业转型的必然选择。
喜茶差异化的突破口,在于产品。
过去一年,喜茶推出的“超级植物茶”系列堪称行业现象级的单品。
首款产品羽衣纤体瓶一上线,就在首月就售出超350万杯,复购率更是位居行业单品榜首。
随后推出的“去火纤体瓶”也同样表现出色,上新仅1周销量突破165万杯,单日最高销量近30万杯,还在全网引发了复刻热潮。

尽管新茶饮市场的产品很容易复制,但最先推出新品的玩家,总能最先尝到甜头。
数据上看,喜茶的红菜头美颜瓶、暗黑纤体瓶、补水纤体瓶、能量纤体瓶等在小红书创造了13亿+的曝光量。
截至2024年12月底,“超级植物茶”系列,也累计售出超3700万杯,成为了行业的标杆产品。
从新品的研发方向看,喜茶的重点是:
产品健康化。
2024年,喜茶邀请德国的网络红人帕梅拉·莱孚担任“喜茶健康推荐官”,为品牌的健康形象背书,推出“果茶·控糖计划”,主打水果茶产品“真0卡糖”。

此外,还上线了行业首个“咖啡因红绿灯”健康标识,对产品咖啡因含量进行分级公示并提供饮用指引。
7月,又发布了“史上最严”的健康茶饮标准,明确规定健康真茶饮以“真茶、真奶、真果、真糖”为原料,全线产品符合“0奶精、0香精、0果葡糖浆、0植脂末、0氢化植物油、0反式脂肪酸、0速溶茶粉”的要求。
在越来越同质化的新茶饮赛道中脱颖而出的,往往是能给自己贴上明确标签的品牌。
比如蜜雪冰城的低价,霸王茶姬的国潮,而喜茶现在则是给自己贴上了“健康”的标签,通过“大单品+技术壁垒”的打法,正在重构行业的价值竞争维度。
除此之外,喜茶还以“茶禅”为主题设计和打造了多家门店空间,营造出独特的消费氛围。
同时携手《上城士》《庆余年》等IP,以贵州梵净山的首个自有茶园为起点,追寻茶源脉络,展现了品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别出心裁的是,喜茶还抓住“90后”新人婚宴“以茶代酒”的新习俗,推出婚礼“囍茶”,全年累计超20万杯,让新茶饮开辟了消费新场景。
种种动作的背后,是喜茶对于行业的再思考——从规模驱动到价值重构。
当资本热潮退去,消费复苏不及预期,新茶饮行业需要更多的玩家站出来,从“规模为王”向“价值制胜”的范式进行转移。
至少在消费分级加剧的当下,喜茶的破局之路已经为行业的转型提出了三个关键方向:
产品差异化:建立原料研发壁垒(如喜茶首创的“绿妍茶底”);
体验差异化:打造“第三空间”的茶饮版本(如“茶禅”空间模式);
文化差异化:挖掘茶文化现代表达(如茶叶源头采风)。

如果说,产品价值的重塑是对用户的负责,那么暂停加盟的宣言,则是对商家的保护。
在最新的公告中,喜茶称将继续坚持「不做低价内卷」,不玩「数字游戏」。
喜茶明言︰“行业普遍内卷式低价的现状,让任何品牌都不可能只凭价格战就可以赢得消费者。真正离不开低价内卷与折扣行销的,是片面追求营收与规模数位,而无法做出产品创新和内容创造的品牌。”
喜茶同时还强调:
“在产品品牌高度同质化、门店数量供大于求、经营效益普遍下滑的大背景下,行业继续加密扩大规模,可能更多的是对增长、对资本的执念,这既不是用户的需求,也不是合伙人的需求,甚至是一种对合伙人的伤害。所以,这不会是我们的选择。”

如今,国内还有包括古茗在内的不少新茶饮品牌正在港交所申请IPO,为了让数据好看,正在加速跑马开新店。
而喜茶的这番宣言,如同一记警钟,给了行业不一样的思考。
暂停加盟申请背后,是喜茶对现有4300多家门店的深度整合,是对加盟商的盈利负责。
因为从行业数据来看,新开店并不能保证加盟商的利益,品牌和加盟商之间更多的是伙伴关系,而不是卖加盟费的关系。

当资本泡沫退去,新茶饮需要回归商业本质:不是比谁跑得更快,而是看谁走得更远。
在这场价值重构的革命中,能够穿越周期的赢家,必定是那些把加盟商变成“事业合伙人”,把价格战升维为价值战的企业。
其实破除内卷,不仅仅是新茶饮的内在需求,也是国家经济层面的强烈呼唤。
近期决策层多次强调,要整治“内卷式”竞争,禁止大型企业滥用优势地位,损害中小企业权益,禁止低于成本的销售。
某种意义上说,喜茶就是在新茶饮领域打响了反内卷的第一枪——主动停止跑马圈地,让消费者收获更多元的价值,要让伙伴有钱可赚。
从卷价格,回归到产品方面的导向。
2025年开局,已经有很多企业从产品创新端拿出了傲人的成绩,从哪吒登顶,到DeepSeek的爆火,无一不说明:
依靠产品本身的创新所带来的红利,要比卷价格更有价值。
无相君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反内卷”的队伍,中国的创新产业爆发还会再提升一个维度。
真正的竞争,不在竞争对手的报表里,而在消费者的心域中。
新茶饮的下半场,注定属于那些敢于打破内卷、重塑价值的破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