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22岁的陈希永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嫁给了因战争失去四肢的志愿军战士朱彦夫。
55年后,陈希永病重辞世,朱彦夫泪流满面,坚持要为妻披麻戴孝。
这对令人钦羡的夫妻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往事?
意外来临
朱彦夫出身贫寒,年仅14岁就投身军旅,此后跟随华东野战军南征北战,凭着敢打敢冲的勇猛立下不少功劳。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后,16岁的朱彦夫随军出征,横跨鸭绿江奔赴前线参战。
同年11月,长津湖战役打响。遮天蔽日的枪林弹雨中,朱彦夫跟随部队同装备精良的美军第10军展开激战。最终在这场空前惨烈的战斗里,朱彦夫吞下了他被炸掉的左眼球,成了唯一活下来的幸存者。
然而,保住性命的朱彦夫,在那时的情况也并不乐观。敌人的流弹击中了他的左眼和腹部,导致朱彦夫的伤口不断往外冒血。如果不及时处理,只怕最终也会落得血尽而亡的结局。
战斗结束后,朱彦夫强撑着伤痕累累的身躯,试图走回阵地复命。可遍地冰雪的寒冬里,别说御寒了,就是体力能否跟上都是问题。果不其然,朱彦夫还没能走多远,便两眼一黑失去了意识,重重的栽倒在了雪地中。
等到朱彦夫再次醒来,时间已来到长津湖战役结束的数月之后。他正躺在长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的某间病房里,周边还有不少和他一样负伤的战友。护士和医生神色匆匆的推着药品车来回穿梭,车轮在瓷砖地面上压得咯咯作响,空气里到处弥漫着刺鼻的消毒水味道。
看着头顶白到反光的天花板,朱彦夫的面庞仍有些恍惚。朱彦夫身旁的病友告诉他,由于伤势较为严重,从被送进医院到此时,他已经昏迷了整整93天,在当时可谓算得上是创造奇迹了。
朱彦夫听着病友的讲述,原本迷糊的神志渐渐清醒过来。他想起身去拿桌边的温水来喝,却被自己的模样彻底震住了——朱彦夫的四肢均被截掉,左边的眼睛也被附上了厚厚的白纱布,俨然成了一个“肉轱辘”!
那一刻,朱彦夫的内心如同五雷轰顶,只觉得自己余生无望,悲痛难抑。看着朱彦夫黯然神伤的模样,病友也替他感到惋惜。犹豫片刻后,病友将朱彦夫昏迷被送入医院抢救的经过,也一并告诉了他。
当时,朱彦夫昏迷后不久被赶来的战友发现,随后他们将他紧急送到了医院抢救。由于长时间停留在极寒环境,朱彦夫的四肢出现了冻伤,膝盖和手腕的伤口溃烂严重,已达到了血肉模糊的程度。
为了保住朱彦夫的性命,医护人员们经过商议后,忍痛为他做了截肢手术。朱彦夫膝盖以下和手腕以上的溃烂血肉被锯掉,仅剩的右眼视力降到了0.3,体内还从此落下了七枚弹片。
一场大战,让让原本四肢健全的朱彦夫彻底成了无手无脚的“废人”。万念俱灰之下,他萌生了求死的念头,开始尝试各种办法了结自己的生命。
刚开始,朱彦夫会将医生每日送来的安眠药偷偷攒起来,想着靠吞食安眠药一死了之。结果还没实施,负责照顾朱彦夫的护士就逮了个正着,她哽咽着质问朱彦夫:
“你每天都喊我‘姐姐’,这么年轻为啥想不开?你这么做,能对得起我这个姐姐吗?”
吞安眠药的办法泡汤了,可朱彦夫却不死心,又趁着深夜无人之际,用半截双臂爬上桌子跳窗。晚上大家都在睡觉,这种时候再行动,总不会被人发现了吧?
可朱彦夫最终仍未能如愿,由于挪动椅子的声响过大,熟睡的病友闻声惊醒,及时拽住了即将跳窗的朱彦夫,并将这件事报给了医院的马政委。
马政委得知后又气又急,朱彦夫刚脱离生命危险,就又要开始寻死觅活,这如何叫马政委不着急?他怒气冲冲的找到朱彦夫,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痛骂。
“你知道为了抢救你,医院输了多少血吗?你可是举起拳头宣过誓的人,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还算什么党员?”
朱彦夫垂下头没有作答,看着他光秃秃的残臂,眼中却早已泪如泉涌。马政委的话犹如一记重锤,让他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比起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朱彦夫俨然是幸运的,能够重获新生已然不易,又怎能轻易被生理上的残缺所打倒?
于是,在经历了长期的思想斗争后,朱彦夫开始自主锻炼,并逐渐学会了吃饭、安假肢等技能。两个月后,久卧病榻的他终于重新站了起来,可以下床简单活动了。
1955年,朱彦夫果断放弃了原有的特护待遇,选择回到他阔别多年的故乡。也正是这个决定,从此改写了朱彦夫后半生的轨迹,让他得以邂逅天命良缘。
邂逅良缘
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是远近皆知的“讨饭村”。这处人均贫困户的小村庄,正是朱彦夫自小生长的地方。当他以一副残破之躯出现在家门口时,母亲惊讶的愣在原地,始终不敢相信,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归来时竟会变成这副模样。
后来,为了不让母亲担忧,朱彦夫搬进了村里的一间废弃小屋,尝试着自己独立生存。然而,日复一日的练习,使得他在艰苦的环境下伤口复发,最终彻底病倒,被民政局局长武宪德送到了医院。
有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住院治疗期间,朱彦夫结识了21岁的陈希永,武宪德是她的姑父,她本人当时在沂源县医院工作。
陈希永是从武宪德那里了解到朱彦夫的,知道他父亲惨被日寇杀害,也知道他也曾是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战士。当听说朱彦夫为了保家卫国失去四肢时,心地善良的陈希永忍不住潸然泪下,鼻头一阵酸楚。
医院里的人流每天都很多,陈希永有时去给病人换药,时常会碰到独自外出锻炼的朱彦夫。他戴着一副墨镜,身上装着义肢,步履整齐的缓缓穿行在走廊里。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陈希永的心头总有种五味杂陈的感觉,却又不知该从何讲起。
没了四肢的朱彦夫,远远望去就像是折翼的蝴蝶,浑身上下都轻飘飘的。仿佛只要他一个不留心,就会摔在地上再也起不来。
陈希永向姑父武宪德提起此事,武宪德听罢长叹一声,将朱彦夫的故事讲给了她。在武宪德的眼中,朱彦夫是个出色的战士,却没想到刚出征就遭遇意外,多少会令人感到惋惜。
随后在武宪德的牵线搭桥下,陈希永和朱彦夫相识,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联络起来。日久天长,逐渐熟稔的二人也产生了感情,但一向当机立断的朱彦夫,却在组织要为他张罗婚事的时候,突然打起了“退堂鼓”。
听说组织上要为朱彦夫解决婚姻大事,武宪德感到很高兴,因为他的侄女陈希永正好也是单身,两人又都互相熟悉。若要说给朱彦夫分配结婚对象,陈希永可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陈希永性格直率,她听从了武宪德的建议,直接找到朱彦夫,开门见山的提出了结婚的请求。朱彦夫却一个劲摇头,语气坚定的回绝道:
“这不成,我是个瞎子,没有手也没有脚,你跟我搭伙过日子,只会连累你!”
朱彦夫的话让陈希永很生气,她立时向朱彦夫表示自己并不介意他的残疾。如果可以,自己以后愿意当朱彦夫的“手脚”和“眼睛”。二人只要齐心协力,什么都不是问题。
陈希永坚定的态度打动了朱彦夫,他本身也对陈希永抱有好感,却由于身体原因不敢迈出第一步。眼下陈希永言辞如此真诚,他又有何再拒绝的道理呢?
1955年9月,在武宪德的主持下,朱彦夫和陈希永正式结为夫妻。婚后不久,陈希永便跟随朱彦夫回到张家泉村探亲,被当地的贫困程度深深震惊到了。
狭小偏僻的村落里,崎岖不平的土路是村民们的必经之路,若是碰上阴雨天,走起来就更加寸步难行。至于水电则更是少的可怜,陈希永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也没料到这里竟穷困到了这种地步,更无法想象朱彦夫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
看着满目低矮的石头房,从小就生长在海边的陈希永尽管震惊,但很快就适应了这里。从嫁给朱彦夫的那一刻起,自己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夫妻俩同心协力,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于是,素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陈希永主动揽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洗衣服、做饭拖地、背着朱彦夫去厕所……善良贤惠的她,撑起了了家里的半边天,也让朱彦夫深受触动,时常感慨自己遇到了一个好妻子。
几年后,陈希永和朱彦夫迎来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为略显冷清的家增添了热闹的气息。眼看着自己的小家越过越好,朱彦夫却又为老家的现状忧心忡忡起来。
携手共度55载
朱彦夫明白,张家泉村更各方面条件太落后了,人们没有稳定的收入不说,村中多数人还都是没读过书的文盲。这让朱彦夫深感痛心,决心要靠自己的力量,为老百姓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说干就干,朱彦夫用自己积攒的积蓄为村里盖图书馆,创办夜校向村民传授知识,帮助他们“扫盲”。村民们将朱彦夫的付出都看在了眼里,将他推举为张家泉村的村支部书记,得到了乡亲们认可的朱彦夫,从此越发铆足了干劲。
陈希永平时主要在家带孩子,而朱彦夫则每天拖着17斤的假肢到处跋涉,跨过沟壑和河流,将全部心力都献给了家乡建设。也因此,朱彦夫鲜少会留在家中陪伴妻儿,但陈希永却从没有丝毫怨言。
朱彦夫不在家时,陈希永就一边带着六个孩子,一边打理家务;等朱彦夫回来,她就提前备好医药箱,因为朱彦夫出门总是免不了会有磕碰,受伤是常有的事。
后来到了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朱彦夫更是做起了“赔本买卖”,将政府发给自己的抚恤金都捐了出来,家中的困难却从未主动对外提过。
那时家家户户的粮食都很紧缺,陈希永不愿拖累致力于带领百姓致富的丈夫,将家里的粮食都分给了婆婆、丈夫和儿女们,自己却偷偷吃起了树叶。
朱彦夫起初是被蒙在鼓里的,直到陈希永的身体越发浮肿,他才终于察觉到不对劲,意识到妻子一定是有事在隐瞒自己。于是,等到再吃饭的时候,为了试探陈希永的反应,朱彦夫只吃几口饭,就将半碗饭推到陈希永面前。
不出意料,陈希永果然将饭又推了回去。两人来来回回推了半天,朱彦夫实在憋不住火,冲陈希永那边将碗使劲一推,语气暴躁的嘟囔道:“让你吃就吃,咱们俩之间还客气什么!”
看着还剩半碗的饭,陈希永却是抿着嘴笑出了声。她知道,朱彦夫发脾气是在担心自己,一想到这儿,陈希永只觉得自己多年来的付出全都值了,受再多的苦也甘之如饴。
在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朱彦夫兢兢业业的奋斗了25年。在他的努力下,曾经一贫如洗的张家泉村,变成了遍布梯田、苹果园和花椒园的“世外桃源”。这正是朱彦夫日夜期盼的景象,但没有人知道,作为“贤内助”的陈希永,在背后也同样付出了太多艰辛。
1982年,因为身体原因,朱彦夫从岗位上隐退,随后和陈希永搬到县城的一处小院里居住。闲暇时,他时常喜欢摆弄院里的花草树木,有时也会应邀作报告,向后人讲述那段难忘的战争岁月。
54岁那年,朱彦夫忽然又“叛逆”了一回,他决定要动笔写书,只为兑现当年对指导员的承诺。陈希永得知后很是担忧,劝说他不要过于勉强。
毕竟在那之前,朱彦夫刚刚生过一场大病,身体正处于调养阶段。写书需要消耗大量精力,万一因此再搞垮了身体,那就得不偿失了。
负责治疗朱彦夫的医生也出言相劝,可朱彦夫就是铁定了心要写书。没办法,陈希永只好为丈夫买来纸笔,朱彦夫开始锻炼着用嘴叼笔写作。
这中间的过程并不容易,为了书写方便,朱彦夫将纸放在被子上,因为视力不好,他时常需要叼着笔将腰弯的很低,好半天才能勉勉强强的“写”出一个完整的字来。
没有手脚,如何手写稿子成了朱彦夫“写书大业”的一大阻碍,因为中途要面临的意外实在太多了。比如口水会浸湿字迹,又比如稿件突然被风刮跑,朱彦夫本就是个急性子,意外多了难免会发脾气,而陈希永却从来是默不作声,心甘情愿的当丈夫的“出气筒”。
对于朱彦夫而言,再度回忆那段惨痛的峥嵘岁月,是不亚于身体伤病的痛苦。无数个深夜,他时常会梦回冰天雪地的长津湖,仿佛当年的战斗仍在继续,他还是那个拿枪冲锋在前的铁血战士。
这就使得朱彦夫总少不了做噩梦,时常会被惊得在床上大呼小叫,甚至曾不小心从床上摔下来。陈希永实在看不下去,索性每晚搂着朱彦夫的残臂,防止他再次重蹈覆辙。
1996年,63岁的朱彦夫终于完成了他33万字的自传小说《极限人生》。三年后,朱彦夫的第二部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也相继出版,引发社会巨大反响,朱彦夫也因此被人们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朱彦夫永远不会忘记那天,他将自己锁在屋里,将写有战友们名字的新书《极限人生》点燃,在熊熊烈火中黯然垂泪的场景。历时九年,他终于完成了指导员的临终嘱托,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能放下来了。
但同时,朱彦夫也无比感激妻子陈希永,伏案写作的那些年里,她默默包容了自己的坏脾气,一针一线将他的书稿缝合起来,陪着他度过了无数噩梦缠身的夜晚。将陈希永比作是朱彦夫生命里的“贵人”,丝毫不夸张。
遇到陈希永以前,朱彦夫的人生是灰暗的,若不是她的及时出现,恐怕自己的人生,早就在1950年的医院里画上句号了。
挚爱离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陪伴朱彦夫55年的陈希永病倒了,被确诊为肺癌。即使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陈希永心头最挂念的人,仍是丈夫朱彦夫。
她试图像从前一样,每晚帮朱彦夫盖被子,可陈希永的身体太虚弱了,以至于连拿起被子的力气都没有。而朱彦夫也从不生气,就这样紧紧的搂着妻子,睡到天亮。
同年2月,陈希永因病重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携手一生的朱彦夫。挚爱离去,对朱彦夫的打击不亚于身体落下残疾,他默不作声的在妻子身边守了一整天,期间滴水未进。
次日,朱彦夫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他要亲自为陈希永披麻戴孝。众人不解,夫妻俩一生育有六个子女,这本该是晚辈做的事,怎么能让年老体衰的朱彦夫代劳呢?
人们纷纷出言劝阻,但朱彦夫却力排众议,依旧坚持道:“我脾气差,可她(陈希永)从不对我发火,是我这辈子对不起她!我想跟她道歉,你们就让我去吧!”
斯人已逝,相爱之人阴阳两隔。纵观朱彦夫和陈希永的故事,或许,这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