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自限购放开,外地人俨然成为杭州楼市主角。
据贝壳研究院统计数据,2024年杭州成交的近9.4万套二手房里,84%由外地购房者贡献,本地客户占比仅16%。
今年开年后,“六小龙”和“地王潮”发酵之下,外地人更有疯狂涌入之势。
上海、温州、台州、深圳,安徽、江西等邻近省份,乃至北方部分城市,都出现了来杭购房的风潮。身边没一个想来买房的外地朋友,感觉都不是杭州人。
在媒体的描述中,果断下单的外地人与观望浓厚的本地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奇怪的是,作为全省二手投资客圣地的世纪城,在这波行情中,并没有受到太多外地人的青睐。
“开年后成交的20多单,几乎都是本地改善客。”世纪城某中介门店表示,咨询带看是有的,但真正下单的外地人比较少。
从其他区域中介的反馈看,申花、未科、云城、蒋村等板块,明显更受外地人欢迎。
坐拥一江两岸的核心区位,又是众多省内购房者进入杭州的首站,曾经外地人最爱的世纪城,怎么就“不受待见”了?
02
“确实奇怪,今年外地人居然不喜欢买世纪城。”
在城东干中介的老贾,3月以来接待了不少外地购房者。无一不向他们推荐过世纪城,可诡异的是,多数直接pass。
老贾细数了下手中已成交或接近成交的外地购房者。第一个来自温州,为给在杭州工作的儿子买房,3月快速下单了一套河滨之城139㎡。
第二个是深圳人,纯投资客,之前已在上海购置2套房产,近期在杭州又入手了一套星瓒颂锦府的177㎡。
还有一组来自安徽阜阳,正在洽谈中。打算给孩子买房,目标火车东站附近。
“大概70-80%的客户来自外地,多数是跨区域购房。”老贾表示,带看最多的是未科、申花一带,钱二也会去看,世纪城基本无视。

当然,老贾一个人的样本不能代表整体。可开年外地人退避世纪城这一现象,在板块中介门店也得到了印证。
“今年成交的,本地置换为主。”奥体中介朋友说。
据他介绍,春节后门店成交了20多单,没听同事说过有来自外地的,主要还是本地购房者在出手。
比如有看中学区下手的,像双文渊学区的檀悦、天赋一带;也有年前卖掉房子,今年看到行情有起色,置换过来的;还有原本就持币观望的一些刚需改善客。
而在去年下半年,因为10月新政的出炉,涌入的外地购房者不在少数。
最典型的当属火爆的亚运村,据说当时外地人占比高达30%,普遍工作生活都不在杭州。既有来自省内金华、温州,也有省外河南、安徽的。
03
为什么这一波行情,外地人对世纪城不感冒了?
“外地人虽然看起来财大气粗,但本质上也是想来杭州抄底的。”老贾表示,下单星瓒颂锦府177㎡的深圳购房者,一开始的预算是全款2000万。
他原本看中了馥香园的199㎡,可房东普遍要价1800万左右,且不接受议价。
最后选了造纸厂三兄弟之一的星瓒颂锦府,成交总价1100多万。单价6万多,预算节省了近900万。
同理,开年投资客狂买的杭与城,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看中了低价(发行价)。
相比之下,去年10月新政以来,世纪城(含亚运村)量价早已经涨了一波。去年12月,许多房源较去年9月涨了10%左右。

今年刚开年的时候,中介朋友一度抱怨,世纪城没啥性价比房源值得看。
后来行情升温,世纪城量价再度上升了一个台阶。现在,像滨江三品、三兄弟等热点次新,成交价普遍回到了7万上下,优质房源可破8。
亚运村也是,万科的三角区、绿城一四区的沿高铁房源,不少已涨到5万+。
一个是新交付次新多价格上涨有限,一个已经上涨了两波,外地购房者优先选择哪个,显而易见。
还记得前不久层楼写过的一篇报道么——有一个温州购房者拿着1000万买不到世纪城3楼二手房(145㎡),直接被气走了。
另外有些外地人觉得,世纪城烟火气不如主城。
04
“外地人可能怕被套吧。”老贾分析道。
从过往履历看,世纪城对投资客确实不太友好:从2021年的高点开始,每一轮行情回调或出台利好政策,世纪城都会吸引一波投资客。
但每次结果出奇一致:都是价格短期上涨一波,然后又快速回落,套住一批人。
涨确实涨过,但留给投资客出逃的时间很短。想要赚钱,必须快准狠。更多是忍受不了煎熬,割肉斩仓出局者。
即便抓住机会出手,去掉税费利息等“摩擦成本”,获利也有限,可谓“小利险中求”。

这次会不一样么?从价格来看,如果你是去年10月前抄底买入的世纪城,账面上肯定有可观收益了。并且,像亚运村已经涌现出一些短线成功案例。
但接下来怎么走,谁也说不准。
4月以来,行情跌落相当明显。亚运村一家中介门店,四五十个中介在职,3月还是百万业绩大店,到上周末本月才成交了1套。
当然价格上涨,短期购买力跟不上也是正常现象。
接下来,一堆不限价地王盘将陆续上市,土拍和利好政策也在持续推出,保不齐行情还会被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