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文王

君达看文物 2024-11-01 04:43:43

周文王姬昌(约前1147年—前1050年),姓姬,名昌,商时为西伯,又称西伯昌,岐周(今陕西省岐山县)人。他是季历之子,周武王之父,商朝末期诸侯国周国君主,周朝奠基者。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 父死子继:周文王之父季历被殷商王文丁囚禁而死,姬昌继位。季历在位时多次征伐周边戎狄部落,屡屡获胜,使周国逐渐强大,这也为姬昌后来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 囚禁羑里:商纣王的臣子崇侯虎对纣王进献谗言,声称周文王积德行善,诸侯都愿意归附他,将会对纣王不利。于是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在羑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被囚期间,周文王推演《易》,将八卦增为六十四卦。后来,闳夭等人收集奇珍异宝,经由殷商的宠臣费仲进献给纣王,周文王才被释放,纣王还赐给他弓箭斧钺,令他有征讨附近部落的权力。

• 献地废刑:周文王被纣王释放回国后,献上周国洛河以西的一块土地,以此换取废除炮烙之刑。纣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废除了这一残酷的刑罚。

• 断讼称王:虞国与芮国的人有讼事无法解决,便前往周国。在进入周国的国界后,两国人看到耕种的农民互相让田地、百姓以礼让长辈为民俗,感到惭愧,于是一同返回,双方相互谦让。各路诸侯听闻此事,都认为周文王是上天任命的君主。周文王即在这一年受命称王。

• 因病去世:周文王十年(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病逝,在位五十年,享年九十七岁,葬于毕(今陕西咸阳)。

2. 为政举措:

• 内政方面:实行“裕民富国”的国策,对农民按照九分抽一征税;为官者世袭俸禄;湖泊可任意捕鱼没有禁令;只惩罚罪犯不牵连家属;施行仁政,最先照顾鳏夫、孤儿、寡妇和无儿无女者。这些举措巩固了政权的经济基础,也赢得了民心。他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如孤竹国的贤士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都纷纷归附,扩大了周国的统治基础。

• 军事方面:为免除周国后顾之忧,将周国势力扩展到江淮之间,南达江汉,西南抵达巴蜀。对外征伐犬戎、密须、耆国、邘和崇侯虎等,扩张周国势力,剪除异己。建造了丰邑,并将国都从岐下迁到丰,巩固了周国的后方,同时打通了周国向东发展的前路,使周国有了和商朝分庭抗礼的实力,史称“三分天下有其二”。

• 外交方面:与商朝确定了甥舅关系,率领诸侯恭顺侍奉商朝,加强了周与商之间的臣属关系,麻痹纣王,为周国暗中扩张起到了掩护作用。在获得纣王赐予的“转征之权”后,周文王在其他诸侯国那里树立了美好的形象,引得许多商朝的附属国来投靠,周国逐渐成为诸侯中的宗主国。

3. 文化贡献:周文王创作了《周易》。《周易》是中国最早的经书之一,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导引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轨迹,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

周文王以仁政治国,广罗人才,为周朝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品德和治国理念受到后世的广泛赞誉和推崇。孔子赞其为“三代之英”,后世也把周文王当成“内圣外王”的典型。

“文王拘而演周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著名典故。

周文王姬昌,是商朝末年诸侯国周国的君主。当时,商纣王是一位荒淫的暴君,他听闻周文王在国内大行仁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益繁荣昌盛,唯恐周文王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纣王便找借口将周文王抓起来,囚禁在了羑里城(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

在被囚禁的漫长岁月里,周文王并没有意志消沉。他将伏羲八卦变为八八六十四卦,重为三百八十四爻。首先,他确定并重新排列了八卦的次序,将伏羲的八卦顺序称为“先天八卦”,自己所创的八卦称为“后天八卦”。其次,细分并排列出了六十四卦顺序,《连山易》六十四卦排列以“艮”卦为首,《归藏易》六十四卦排列以“坤”卦为首,而文王的《周易》六十四卦则以乾卦为首。第三,为六十四卦每一卦进行命名。第四,为六十四卦卦名配以卦辞。第五,周文王的四子周公旦组织手下贤士为文王的后天六十四卦中的三百八十六爻,进行一一注释爻辞。

就这样,周文王在囚禁中完成了对《周易》的重要创作和推演工作,为后世留下了这部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周易》不仅是一部占卜之书,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逆境奋发精神的象征。

“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说明以下几个道理:

1. 逆境中不屈不挠,可成就伟大事业: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城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不但没有意志消沉,反而潜心钻研、推演《周易》,最终为后世留下了这部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这表明即使身处逆境,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依然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境,但这些困难也可能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机遇,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可能在逆境中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2. 苦难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智慧:在被囚禁的漫长岁月里,周文王有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艰苦的环境促使他深入探索、不断思考,从而对伏羲八卦进行了深入的推演和发展,创造出了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周易》体系。这说明苦难和困境有时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智慧,让人在艰难的环境中爆发出强大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坚持和专注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周文王在羑里城被囚禁了七年,在这期间他始终专注于《周易》的推演和创作。这种长期的坚持和专注,使他能够深入地研究和理解《周易》的内涵,最终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这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有坚定的毅力和高度的专注,只有不断地坚持和努力,才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4. 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的重要性:周文王被囚禁时,深知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商纣王对抗,因此他选择在囚禁中韬光养晦,通过创作《周易》来积累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他也在等待合适的时机,以便能够推翻商朝的统治。这说明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或困难时,我们需要学会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不要急于求成。只有在时机成熟时,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大力量,取得成功。

5. 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意义:《周易》是在伏羲八卦、《连山易》和《归藏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周文王并不是简单地继承前人的成果,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这表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够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思想方面:

• 哲学思想的奠定:《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源头之一。其中蕴含的阴阳、变化、对立统一等哲学观念,为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启示。例如“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不仅影响了道家、儒家等诸多思想流派,也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准则中,培养了中国人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把握事物变化的思维习惯。

• 道德观念的塑造:《周易》强调了君子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倡导人们要不断进取、奋发图强,同时要具备宽厚包容的品德。这种道德观念对后世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儒家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同时保持善良、宽容的心态。

2. 学术研究方面:

• 易学的兴起与发展:文王演《周易》之后,易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吸引了无数学者的研究和探讨。从先秦时期的孔子作《易传》对《周易》进行解读和阐释,到汉代的京房易、宋代的邵雍的《梅花易》等,历代学者不断对《周易》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形成了丰富的易学理论和流派。这些研究不仅推动了易学的发展,也为中国古代学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 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周易》的思想和方法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医学、农学等学科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在天文学中,古人运用《周易》的阴阳变化理论来解释天体的运行规律;在医学中,中医的理论体系深受《周易》的影响,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将疾病的产生和治疗与阴阳五行的变化联系起来。

3. 文学艺术方面:

• 文学创作的素材与灵感:《周易》中的卦象、爻辞等内容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引用了《周易》的典故、意象和思想,如《红楼梦》中就多次提到《周易》的卦象,用以暗示人物的命运和情节的发展。同时,《周易》中蕴含的变化、吉凶、祸福等观念,也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主题和风格,使文学作品更加注重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探索。

• 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在艺术领域,《周易》的思想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和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气韵生动”“虚实相生”,书法强调“刚柔相济”“疏密得体”,这些审美观念都与《周易》中的阴阳、变化等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家们通过对《周易》思想的理解和运用,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风格和韵味的艺术作品。

4. 民族精神方面:

• 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文王在被囚禁的困境中依然坚持推演《周易》,这种坚韧不拔、逆境中奋发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后世的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常常以文王为榜样,激励自己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这种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在历经无数次的磨难和挑战后,依然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不断发展壮大。

• 对命运的积极探索:《周易》强调了人可以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激发了中国人对命运的积极探索和思考。中国人不相信宿命论,而是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可以改变命运,这种积极向上的命运观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中国人在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

5. 政治治理方面:

• 治国理政的智慧源泉:《周易》中包含了一些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和理念,如“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强调了统治者要关注社会的变化,顺应民心,推行德治。这些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智慧源泉。例如,汉代的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理论,就受到了《周易》思想的影响,强调了统治者要顺应天命,实行仁政。

• 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周易》的思想也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例如,《周易》中强调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等级观念,为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周易》中的“中正”“太和”等观念,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设计和运行产生了影响,强调了政治的稳定和和谐。

以下是一些记载周文王生平事迹的古籍:

1. 《逸周书》:又名《周书》《周志》,隋唐以后称《汲冢周书》。此书经后代学者考定为先秦古籍,与《尚书》相类,是一部周时诰誓辞命的记言性史书。其内容主要记载从周文王,到周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厉王、景王年间的时事。书中不少事实,可以和《史记》《礼记》《周礼》等典籍中的记载相互印证,如《克殷》篇所载周武王待首于太白事及《度邑》《作雒》篇所载周公营建洛邑事等。

2. 《史记》:西汉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史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历史价值。《史记·周本纪》中对周文王的生平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包括他被商纣王囚禁羑里后推演出《周易》,以及他在位期间的一些政治举措、与诸侯的关系等,如“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为周文王赢得了很高的威望,也为周族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3. 清华简《程寤》: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其中的《程寤》篇记载了周文王、武王因太姒之梦而受命的故事。太姒梦到商庭生棘,太子发取周庭之梓树于阙间,化为松柏柞棫,被视为周代替商,“受商之大命于皇天上帝”。

4. 《尚书·无逸》:是《尚书》中的一篇,其中有“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的记载,提到了周文王受命以及享国的时间等信息。

5. 《诗经·大雅·绵》:出自周初周公之手,其中“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的诗句,被一些人认为与周文王受命有关。关于这一诗句的解读有多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虞、芮两国的国君因纠纷找周文王裁决,此事证明了周文王的仁德和威望,从而被视为周文王受命的一种体现。

6. 《墨子》:其中的《非攻下》篇记载“赤鸟衔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这是关于周文王受命的一种传说记载。

7. 《吕氏春秋》: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一部杂家著作。其中《有始览·应同》篇提到“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与周文王受命的传说相关。

0 阅读:4

君达看文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