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女性:满足性冲动和情爱欲望就像喝水一样简单和微不足道!

姑苏九歌 2024-08-09 17:39:11

在1920年代的苏联,一场革命正在悄然发生,性和爱的自由化政策被广泛推广,伊内萨·阿尔芒和她的同僚们成为了这场文化变革的先锋。

他们大胆挑战着旧的道德和社会规范,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性解放运动。

然而,这种看似无害的自由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动态和未曾预料的后果。

当性和爱被简化成了日常生活中琐碎的一部分,当满足基本欲望变得和喝水一样简单时,苏联社会真的准备好面对这一切了吗?

沙皇俄国的婚姻与道德观念

在十月革命前的沙皇俄国,社会道德与婚姻制度的严格和传统性体现在每一个角落。

婚姻,作为一种在教堂中缔结的神圣契约,其不可解除的性质使得任何违背这一契约的行为都会受到极其严厉的处罚。

尤其是在那些小镇和乡村地区,每当新婚夫妇步入教堂的那一刻,他们的婚姻便被视为神的旨意和社会的要求。

每个周日,人们身着正装,带着虔诚的心态参加弥撒,教堂的牧师会在讲道中强调婚姻的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

教堂外,村民们互相交流,社会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监督着每个人的行为,尤其是对年轻未婚女性的行为进行严格的审视。

一旦有婚外关系的风声传出,不论是婚前关系还是通奸,社会的反应都是迅速而冷酷的。

村庄里的长者和有影响力的家族会公开谴责这种行为,认为它破坏了社区的和谐与信任。

对于涉及此类行为的女性,她们会被迅速贴上“堕落女人”的标签。

这个标签如同一道划在她们生命中的鸿沟,将她们与正常社会生活隔绝。

这些女性在走在街上时,会感受到来自周围目光的冷漠甚至是鄙夷。

在集市上,人们会故意避开她们,不与她们交谈,也不从她们手中购买任何商品。

在教堂,她们被安排坐在后排,与其他教徒明显隔开,牧师对她们的祝福也会公开减少,以示她们已经失去了社会的尊重和教堂的庇护。

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如果女性被社区彻底排斥,她可能会被迫离开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地方,寻找新的居住地以重新开始生活。

而被迫迁移的女性,往往难以在新的社区中恢复她之前的社会地位或形象,她的过去常常像阴影一样跟随着她。

当然,对于男性而言,虽然同样的行为也会受到谴责,但通常处罚和社会排斥的程度要轻得多。

男性可能会被要求在教堂前公开认错,或是支付一定的罚金以赎回名誉,之后他们仍可以重新融入社群,继续他们的社会和经济活动。

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实践,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每一个个体的生活,直到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发生根本改变。

十月革命后的性别与婚姻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布尔什维克政权在掌握国家权力的初期,迅速开始对社会的多个方面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在这些改革中,对性别关系和婚姻制度的彻底变革尤为显著。

原先由教廷主导的婚姻制度被废除,婚姻的神圣性被剥去,转变为一种完全世俗化的契约。

在过去,婚姻是一个由宗教仪式确定的终身承诺,解除婚姻需要严苛的程序和教会的批准。但改革后,人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行政程序来结婚和离婚。

这种政策的转变极大地简化了结婚和离婚的流程,使得婚姻关系变得更加灵活和自由。

不再需要任何宗教仪式的认可,一纸民政局的文件就可以确定或解除一段婚姻。

这种婚姻制度的变革导致社会对婚前关系和婚外关系的态度出现了根本的转变。

在之前,这些行为受到严厉的道德和法律制裁,特别是对女性的约束尤为严格。

但现在,随着婚姻制度的世俗化,社会对这些行为的看法也开始松动。

人们不再将婚前或婚外的性关系视为道德败坏或违法行为。

这种转变在苏联的城市中尤为明显。

例如,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新的自由被广泛地接受和实践。

报纸和杂志开始讨论关于性和婚姻的话题,电影和戏剧也开始探索这些之前被视为禁忌的主题。

同时,这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变也引发了一些社会的混乱。

在一些地区,由于婚姻关系的轻易解除,导致家庭结构的不稳定增加。

在工作场所,这种婚姻和性关系的自由化也带来了变化。

工厂和办公室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开放,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如办公室恋情引发的复杂情感纠葛。

工会和企业开始制定新的规章来应对工作场所的人际关系,试图在维护工作效率和尊重个人自由之间找到平衡。

性关系的自由化与社会反响

随着婚姻与性关系的自由化,在苏联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极为自由的性关系态度。

这种变化从多方面体现出来,192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性经验的女性比例显著上升,从1914年的25.7%跳至53%。

这一数据反映了社会观念的显著变迁,性别之间在性自由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男性的比例也有所上升,从67%增至85.5%。

这种自由化的态度并非没有争议。社会上开始出现了对这种变革的批评和反思,特别是来自一些思想家和女权活动家。

著名的国际女权活动家克拉拉·泽特金在引述布尔什维克领袖的话时指出,尽管年轻人的性问题态度基于理论,但这些理论可能过于理想化,忽视了更深层的人文和情感需求。

在她看来,性关系的自由化被某些理论家描述得过于简单,就像满足基本生理需求一样简单和微不足道。

泽特金反思这种观点,认为这种简化可能忽略了人类关系的复杂性和情感的深度。

在泽特金的批评中,她提到了一种观点,即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性冲动和情爱欲望的满足应当像喝水一样简单。

这种观点虽然试图打破旧有的社会约束,提倡性关系的自由和平等,但也引起了关于性与情感之间关系的广泛讨论。

批评者们认为,这种过于简化的视角可能导致对人类情感复杂性的忽视,从而可能带来一些不利的社会后果。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性自由化的实际效果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一方面,支持者认为这是解放个体,尤其是女性从传统束缚中的重要步骤,有助于实现性别平等。

另一方面,批评者担心这种过于自由的性态度可能会导致社会道德的松散和个体间关系的浅薄。

苏联早期领导人的私生活与公共政策的矛盾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伊内萨·阿尔芒,与列宁有过私密关系的女性,是科尔泰时期研究妇女权利问题的重要人物,她拥有过非常多的情人。

阿尔芒被认为是一个自由主义的象征,她的私生活反映了那个时代一部分知识分子和革命家对传统社会规范的挑战。

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其他一些苏联政党领导人,如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和阿纳托利·瓦西里耶维奇·卢那察尔斯基,他们的私生活也同样复杂。

布哈林和卢那察尔斯基都是当时苏联的重要领导人,分别在理论和教育领域有着显著的影响力。

布哈林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经济学家,其个人生活中也有着类似阿尔芒的自由恋爱实践。

卢那察尔斯基则是一位教育家和艺术理论家,他在文化和教育的改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尽管他们的私生活充满了个人自由的追求,但在公共政策上,他们后来却成为了“反对性乱交”的支持者。

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实际上反映了苏联早期社会变革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政治和个人生活的分界面上,许多领导人都在寻求一种平衡。

他们在私生活中实践自由,而在公共政策中则推动更为严格的道德规范,试图引导社会朝着他们认为更稳定、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具体到政策层面,布哈林和卢那察尔斯基等人的立场变化,可能是对早期政策结果的一种反思。

在实行了初期的性自由化政策后,他们可能观察到了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如家庭结构的松动、青少年的早熟问题以及公共道德的松弛。

苏联当局对性自由的再评估与道德引导

到了1926年,苏联教育人民委员阿纳托利·卢那察尔斯基在他的一份报告中强调了爱和性关系在自由化之后的新局面。

他指出,尽管爱和性关系应当自由,但这种自由不应流于肤浅,而应有更高的意义。

卢那察尔斯基的报告在政府层面引发了对自由化政策后果的深入评估。

报告发布后,苏联高层开始重新审视这种自由化政策的多方面后果。

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如快速变化的婚姻关系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引起了政府的关注。

政府开始通过道德谴责和法律调整来引导社会对性关系的健康态度。

这些政策调整意在平衡自由化带来的积极影响与可能的负面后果,试图建立一个更稳定、更负责任的社会环境。

政府在学校中加强了性教育的课程内容,强调互相尊重、情感交流和长期承诺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学生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同时,法律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政府修改了与婚姻和性关系相关的一些法律条款,增加了对婚姻解除的限制,试图减少轻率和频繁变更的婚姻现象。

这些法律调整的目的是恢复社会对婚姻稳定性的尊重,同时保护儿童和家庭的福祉。

90 阅读:57326
评论列表
  • 2024-08-11 01:27

    中国目前就性来说已经够解放的了。但是对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冲击太大了!不可提倡!

  • huaxin 32
    2024-08-11 21:35

    现行的性取向与性自由,不是被道德和法律绑架和制约了,而是被金钱淹没了。金钱成了开锁性爱的钥匙。

  • 2024-08-11 09:42

    说一套做一套,克格勃的乌鸦和燕子是怎么训练出来的?

    49xxx77 回复:
    请了约翰尼德普的前妻去训练的。
  • 2024-08-17 17:11

    婚姻从神圣到契约,再到财产交易,是社会堕落了

  • 2024-08-10 07:42

    对平台追责

  • 2024-08-10 12:12

    黑人白人黄人都是人,具有一些共同的人性,男欢女爱都一样,没有

  • 2024-08-20 10:30

    越来越理解佛洛依德,人类一切活动都源于性欲。

    49xxx77 回复:
    弗洛伊德当庄子的夜壶都不配!
    49xxx77 回复:
    马斯克的火箭飞船也是?
  • 2024-08-21 17:11

    止文作者用心不善。

  • 2024-08-11 09:59

    TMD

  • 2024-08-11 10:26

    俄坚决不去,别累死了?

  • 2024-08-19 10:01

    后来,苏联解体了

  • 2024-08-20 12:05

    妇女的教育、工作权的保障,及战争的男女比例失调才是根本原因。

  • 2024-08-12 23:03

    大个萝卜高斯娃

  • 2024-08-14 23:04

    你确定不是炙热的目光???

  • 2024-08-19 14:55

    原来如此…

  • 2024-09-09 02:42

    都是蒙古人给闹的

  • 2024-09-02 06:06

    我要去莫斯科

姑苏九歌

简介:品味华夏五千年文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