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先秦时期以来,我国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重农抑商”观念,秦国商鞅变法将“重农抑商”写入国家法令内,使商品贸易受到很大抑制。
当然重农抑商更多的不在于遏制经济发展,而在于巩固国内农业,毕竟如果农业发展没有保证,这类政权极易陷入危机继而垮台。
久而久之,我国历代重农抑商政令虽仍有出现,但其制约力度越来越小,特别是宋朝时重农抑商已近乎有名无实,甚至商品贸易比农业经济产生更多的经济。
实际上这种转变的原因和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极大的联系,在唐朝之际农业技术得到了提高,从而使得单位面积土地上可以生产出更加丰富的作物,大量农作物的生产产生商品交换,从而间接地拉动商品贸易。
赵匡胤陈桥兵变所建立的北宋对南方众多割据政权基本上表现出压倒优势,因此不论中原亦或南方经济基础均未受到损害,这也就为以后北宋经济的迅速发展埋下了伏笔。
北宋在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同周边主要政权特别是北方辽朝之间的贸易,从表面来看这是一种经济贸易,从深层分析就会发现这是一种政治贸易。
那又有什么利害关系?今天,我们将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从赵匡胤创建北宋以来,北宋和北方辽国之间的利益矛盾始终没有间断,但是由于燕云十六州始终由辽国掌控,北宋和辽国之间的战争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即位为帝,虽不断起兵欲夺回燕云十六州之地,但是由于双方军事实力悬殊,非但没有进一步发展,还损耗了北宋前期兵马。
按照“澶渊之盟”,北宋向辽朝提供年度财货,年死亡布匹约二十万匹,白银十万两,几年后这个数字增至绢十万匹,白银十万两。
2
据有关记载,北宋共向辽朝交纳布3100万匹,银钱1900余万,可谓封建王朝时期的巨款。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利有弊的,岁币在辽朝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大意义,它不仅改善了辽朝经济上的落后状况,而且也提高了辽朝境内民生生活。
比如,每年的岁币就可以解决辽朝巨大的军费问题,而每年数十万匹布料极大地改善了辽朝百姓的生活水平,即使布料有所剩余也可以拿到其它少数民族部落进行物品交换。
对北宋来说,岁币就是一个巨大的财政失败——担任,它既深化了北宋国内社会矛盾,又增加了北宋朝廷财政失败的担任,北宋前,中期经济持续恶化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岁币的存在。
当然岁币政策对于北宋来说并非一点益处都没有,至少他在北宋和辽朝边疆地区稳定了和平局,和平局政治环境中推动了经济贸易的沟通和发展。
1
北宋和辽朝初期的贸易形式可归纳为两大类型,即馈赠贸易和官使贸易。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两项贸易虽都不属于真正的经贸,但是具有经贸的多数特征。
什么是馈赠贸易?简单地说,辽朝与北宋交往过程中官方使者不断地互相赠送礼品,这类礼品并不具有商品的固定形态,而多为等价值商品。
例如辽朝将自己国家的骏马和铁鞍当作礼品送给北宋,北宋又将自己国家的金银和衣服送给辽朝,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些交换用的东西就是对方所需的。
例如辽朝地处北方苦寒之地,其地经济欠发达,很缺金银、衣服之类。反观北宋方面,尽管经济十分发达,但由于缺乏养马之地,辽朝良马却成其急需品。
当然在这种互赠过程中北宋由于军事实力的削弱而始终处于弱势,即其开支整体价值远高于辽朝,但是这种情况也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因为弱国终究没有外交可言。
在这种互相往来的同时,还使北方商品经济同南方商品经济之间有了沟通与接触,久而久之虽互相独立但不知不觉间互相依存,从而也使北宋,辽朝长期和平。
2
和馈赠贸易不一样,官使贸易更多地表现为较为正式的官方贸易,这类贸易目的性极强,通常交易的货物为两国之间相互禁运的战略物资。
从整体上看,馈赠贸易和官使贸易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均取得了各自所需要的物品,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双方官方人员之间的政治往来,它其实是推动双方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商品贸易。
没有永恒的友人只有永恒的兴趣,北宋、辽朝经济捆绑在同一马车上后,两方边疆战争就很少发生了,由此可见北宋、辽朝对贸易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
1
据史载,北宋与辽朝除进行具体官方贸易外,民间也进行了一些经济往来,只是这种经济往来多集中于双方边境区域内,时称“榷场”。
榷场之设置并非平稳的发展历程,其历经5次废止和设置,分别发生在太平局,兴国二年,雍熙三年,淳化二年,咸平五年及景德元年。
在这期间,契丹同北宋的民间商品贸易一来二去,直到澶渊之盟成立后榷场才能算完全稳定,而且辽、北宋均派官方人员经营,从而使榷场步入正轨。
北宋在辽朝边境上曾经设置过多处榷场,河北四大榷场中最着名,它还是北宋和辽朝之间民间商品贸易中心且历时较长。
北宋建立榷场之时,契丹亦在其境内建立了贸易之榷场,新城和雄州榷场曾为辽朝境内最大经济贸易中心,这两个地方商品贸易异常兴盛,有力地促进了辽朝境内民生经济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辽朝总体经济水平局促,滞后于北宋,其产出的物品大多是原料,北宋产出的物品则大多是成品物品,其间所存利润还补偿了岁币给北宋所造成的经济压力与财政失败担上,有时还会有剩余。
遗憾的是如此兴盛的经济贸易并未持续很久,久而久之北宋和许多少数民族都开设榷场,对辽朝商品贸易额也渐渐减少,其间收入亦已无法满足岁币供应,必须由朝廷财政开支。
2
榷场贸易何以如此兴盛?这与其性质有很大关系,古代榷场贸易也可正式进行,是北宋和辽朝的统治者出于自身需要而设立的,由于得到官方扶持而兴盛繁茂。
然而榷场有其缺点,这种交易主要为统治者提供劳务,因此从事交易的货物具有很大的限制性,在这种条件下就产生了另外一种交易形式——我国民间榷场。
民间贸易也叫走私贸易,货物通常指榷场中不能贸易的货物,但民间百姓生活需要此类货物,以至于连统治者都加以取缔,很难制止这种贸易的兴盛。
从总体上看,榷场贸易与民间走私贸易虽是对立的,但是它们互相补充了两方的不足,平均衡平了北宋和辽朝商品交易的类型,增强了两方在经济上的联系性与依赖性。
说北宋军事实力虽不能战胜辽朝并不为过,但它能利用这一经济软实力实现军事冲突所不能实现的目的,是变相平局衡的工具。
您对这个问题有何异议?
参考文献:《宋史》《辽史》《食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