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孙度割据辽东,看东汉朝廷对东北边疆的失控过程

熠彤说历史 2025-01-10 15:38:45

公孙度,本来是幽州辽东郡治所襄平县人。

其父犯事儿,带着家人逃到了北边的玄菟郡,公孙度在玄菟做了一名郡吏。

(公孙度家避罪逃到玄菟郡)

玄菟太守公孙琙的儿子公孙豹十八岁就死了,看到同龄的公孙度如见丧子,很是亲爱,又是给他找好老师培养,又是为他娶妻。

可见公孙度很讨人喜欢,因公孙琙改变了命运,至于公孙是否是其原姓,也因此存疑。

在这里,公孙度结识了另一位重要贵人,玄菟人徐荣。

天上掉下个辽东太守

永康元年(167年),(扶余)王夫台将二万余人寇玄菟,玄菟太守公孙域击破之,斩首千余级。--《后汉书·东夷列传》

从公孙度后来履历看,不出意外他跟随公孙琙,参与过此次大胜扶余之战。

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玄菟太守耿临讨之(高句丽),斩首虏数百级,(高句丽)伯固降,属辽东。熹平(172-178年)中,(高句丽)伯固乞属玄菟。--《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

公孙度有可能在此次对高句丽之战前,已被公孙琙举荐入朝,不能确定是否参加。

但也不能排除他参加了,并有所表现,被新任玄菟太守耿临举荐为有道之士。

建宁二年(169年),(朝廷)诏举有道之士,(谢)弼与东海陈敦、玄菟公孙度俱对策,皆除郎中。--《后汉书·杜栾刘李刘谢列传》

169年,汉灵帝下诏州郡举荐明白事理的贤士,只有“玄菟”公孙度、兖州东郡谢弼、徐州东海国陈敦通过了对策面试,三人都成为了郎中。

(公孙度有见识明白事理)

在东汉,郎中是尚书的属官,初任叫郎中,满一年叫尚书郎,满三年叫侍郎。

《三国志·公孙度传》说公孙度“举有道,除尚书郎”,说明公孙度做满了一年,不满三年。

公孙度能与谢弼这样的有识之士同列,并仅三人入选,可见他并非只是一介武夫,是有真见卓识的。

另上报朝廷,他的籍贯是“玄菟”,而非本籍“辽东”,说明了其家族是割弃了过去的,故其姓“公孙”有事先迎合公孙琙,或因公孙琙视若己出所改之嫌。

后来公孙度自洛阳外任六百石的冀州刺史,因谣言而免官回了玄菟老家。

这谣言,很可能就是他父亲曾在辽东犯事的问题。

(张纯之乱影响范围很大)

189年,幽州牧刘虞、中郎将孟益、降虏校尉兼领属国长史公孙瓒,平定张纯、张举勾结乌桓的大规模叛乱,辽东一带重新回到了汉王朝的控制范围。

但辽东太守阳终,之前已被张纯等所杀。

九月,董卓入洛阳,掌控朝廷大权。

此时的董卓是接掌了整个帝国权柄的,并且汉王朝也还对全国有着相应的控制力。

半生与异族战斗的董卓,岂会对东北的乌桓等外族只妥协退让,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他要物色个得力的人,重新把辽东一带为朝廷经营起来。

当时徐荣任中郎将,掌管着朝廷北军,是董卓入洛阳后需要重点拉拢的对象,因而在董卓面前很有话语权。

(徐荣举荐公孙度为辽东太守)

根据对公孙度的了解,他向董卓推荐了公孙度为辽东太守。

从而,赋闲在家多年的“玄菟”人公孙度,突然接到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封朝廷任命书,出任为二千石的辽东太守。

施威于内掌控辽东

公孙度起于小吏,靠认公孙琙为干爹发迹的事,并不光彩,并且其父当年在襄平的德行大概在街坊也有传闻,所以他在辽东郡的口碑并不好,人们都轻视他。

辽东属国人公孙昭,时任襄平县令。

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在其手下,只给他做了个管四个人的伍长。

于是,公孙度一到襄平上任,就将公孙昭抓捕,并将其鞭死于闹市之中。

然后又将跟自己没交往的郡中望族大姓田韶等一百多家,都找借口安上罪名杀了,使得人们都惧怕他,不敢不听从其号令。

公孙度就是这样以非常之手段,在辽东立住了脚。

(公孙度用铁血手段站稳辽东)

当然只用恐怖手段是不可能长治久安的,公孙家族之所以能长据辽东,公孙度及子孙还是很重用人才进行有效治理的。

(王烈)使辽东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商贾之人,市不二价。--裴注《三国志·王烈传》引《先贤行状》

把刺儿头剔除了,治理容易了,民风也淳朴了。

威行海外

(公孙度)东伐高句骊(丽),西击乌丸(乌桓),威行海外。--《三国志·公孙度传》

到辽东后,公孙度没辜负徐荣和董卓的期望,脚踢北海蛟龙,拳打南山猛虎,对周边异族挥舞着大棒东征西讨,打出了汉家朝廷的威严。

夫(扶)余本属玄菟。汉末,公孙度雄张海东,威服外夷,夫(扶)余王尉仇台更属辽东。时(高)句丽、鲜卑强,(公孙度)度以夫(扶)余在二虏之间,妻以宗女。--《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

扶余本属玄菟郡管,现在改臣服于辽东的公孙度。

可见其当时在周边一带的影响力。

公孙度见扶余北面的东胡一支鲜卑,及其南边的高句丽都强大,便将家族之女嫁给扶余王,以招抚来为他所用,共同对付鲜卑和高句丽。

公孙度之雄海东也,(高句丽)伯固遣大加优居、主簿然人等助(公孙)度击富山贼,破之。--《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

公孙度攻打富山贼,高句丽派出大量人马相助。

这就从可以看出之前“乞属玄菟”的高句丽,被公孙度打服了,有了仆从关系。

(公孙度在辽东东征西讨)

远在洛阳朝廷的董卓,肯定是很满意公孙度的表现的。

由刘虞对异族投喂胡萝卜,然后由公孙瓒、公孙瓒这两根大棒一起揍,夹在他们之间的东胡的另一支乌桓,而且公孙度还威压住了扶余、高句丽、鲜卑等。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东汉王朝在东北边疆的稳定治理,将是卓有成效的。

但国内的一场大变故,让朝廷失去了对东北的管制权,幽州及辽东的格局,发生了剧变。

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对朝廷幽州布局的破坏性

190年伊始,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群起讨伐董卓,朝廷与幽州的联系断了。

及董卓秉政,遣使者授(刘)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初平元年(190年),复征(刘虞)代袁隗为太傅。道路隔塞,王命竟不得达。--《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

(董卓控制的朝廷失去与幽州的联系)

失去朝廷的控制,刘虞与公孙瓒的矛盾开始激化。

后(韩)馥军安平,为公孙瓒所败。(公孙)瓒遂引兵入冀州,以讨(董)卓为名,内欲袭(韩)馥。--《三国志·袁绍传》

公孙瓒卷入了关东诸侯的内斗,并于191年打着讨伐董卓的名头,大举南下冀州。

已站在了董卓所掌控朝廷的对立面,刘虞的话,公孙瓒自然是不会再听了,幽州的指令无法越过公孙瓒的地盘抵达辽东。

到了193年,刘虞与公孙瓒更是到了兵戈相向的程度。

这一切乱象,让辽东太守公孙度躺着都受益。

(幽州牧刘虞也失去对辽东的控制)

割据辽东

中原大乱,没人顾得上远在海东的公孙度。

又有管宁、邴原、王烈、太史慈等人物都避乱到辽东,使辽东实力得到增强。

初平元年(190年),(公孙)度知中国扰攘,语所亲吏柳毅、阳仪等曰:"汉祚将绝,当与诸卿图王耳。"--《三国志·公孙度传》

于是,公孙度便生了割据封王称帝之心。

他从辽东郡分出辽西、中辽两郡,设置太守,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

又派兵跨过渤海,占据青州东莱郡沿海的一些县,从《尚书·舜典》中摘取“营州”的概念,设置营州,以柳毅为刺史,主要用于卖马给中原诸侯,故能长久不失。

玄菟、乐浪两郡,不出意外也为其所控制。

这是掌管平州、营州两“大”州的节奏啊!

(公孙度割据辽东示意图)

由于当时还是“非刘姓不得称王”,故公孙度还不敢太张扬,只给自己封的侯,却又追封其父为侯。

但他的行为,却处处充满了僭越之举:

立汉二祖庙,这是王和王子侯才能立的,他自封的异姓侯却立了;

设坛郊祀天地,举行藉田、治兵仪式,这都是皇帝才能做的;

鸾路是皇帝的车驾,九旒是王的冠冕,旄头、羽骑是皇帝的仪仗队。

一直到200年的官渡之战,咱们的公孙度都是过的这种帝王般的生活。

再到204年,即曹操攻破袁尚邺城那年,才亡故。

总结

即使到董卓掌权初期,东汉朝廷都还是有能力掌控东北边疆局势的。

但190年爆发的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致使国乱而失去了对东北大局的掌控,又人心各异,让幽州牧刘虞也失去了对辽东的控制。

便在人们顾不上的角落,出现了公孙度这种钻空子,得以长期割据一方的人物。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公孙度传》)

1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