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的运作一直是人们理所当然的习以为常,机器嗡嗡作响中带来的是城市的光明与温暖。
但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一个小小的零件出问题,会导致整个系统停摆?
2016年1月14日凌晨5点31分,这样的一幕真实地在某电厂上演了。
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故详细经过凌晨5点31分,电厂的监控室突然安静下来,随即传来机器的急停声音。
1号机组的运行立即出现了问题,这不仅仅是一般的机械故障,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堵车。
操作人员立刻查询DCS(分散控制系统)画面,发现主汽门关闭、锅炉MFT(主要风抓触发器)动作、汽轮机跳闸以及发电机解列。
这一系列反应只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发生。
这时,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瞬间紧张起来,因为这意味着不仅发电停止,还要面临一场复杂的故障排查。
在接下来的调查中,工程师们查阅了相关参数的曲线,通过分析事故记忆顺序,发现问题的起点在于高压主汽门和再热主汽门的关闭信号。
进而,汽轮机跳闸信号引发了ETS(电力电子触点)动作。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ETS并没有发出跳闸指令。
至此,事故锁定了一个可能的元凶——AST电磁阀。
从电路到电磁阀全方位的调查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奇怪,电磁阀怎么会引发如此大规模的故障?
事情就是这么蹊跷。
电磁阀是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控制着油路,如果它出现了问题,比如电源瞬间失电或内部泄漏,就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于是,工程师们开始了一系列检查工作,对AST1到AST4的控制回路、电源回路进行了彻查。
技术人员在挂闸后去就地检查时发现了问题。
他们惊讶地发现ASP2报警灯亮,让他们怀疑油压低。
果然,就地查看后AST2电磁阀已经损坏,导致油压泄掉。
这不仅解答了故障的谜团,也给好了维修的方向。
电磁阀损坏该换就换,经过一系列检查和试验发现系统工作恢复正常。
AST电磁阀的深度剖析为了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技术人员对AST电磁阀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
AST电磁阀的首要责任是实现机组的安全停机,是最重要的保护装置之一。
油中杂质、长期带电等都有可能使电磁阀卡涩或烧损。
具体调查发现,AST1或AST3电磁阀因油中杂质卡涩,本应该闭合却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而AST2电磁阀因质量问题在长期工作后烧损。
这种隐患要等到问题发生才能发现,实在让人难以防范。
如何避免类似事故再现知道问题的根源后,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发生?
这对于工厂的运营至关重要。
日常的检查是必须加强的。
对电磁阀的检测,尤其是重要保护系统控制柜的巡视检查需要更加细致。
根据规程定期做在线试验,检查AST电磁阀状态是否正常,把问题掐灭在萌芽中。
工作中,运行人员还需要定期取样分析EH油油质颗粒度,确保油质指标控制在合格范围。
未做报警和监视的重要保护测点及时进行完善,及时提醒运行和维护人员,发现问题立刻处置,避免大的故障。
电科院的技术监督和服务职能需要充分发挥出来,帮助电厂梳理逻辑和定值,对不合适的部分进行修改,同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能力。
毕竟,用小成本来维护安全是最划算的投资。
结尾:电厂稳定运行的背后电厂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平日看似简单稳定的运作系统,其实存在很多被忽视的潜在问题。
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认真细致、每一个技术细节的严谨把控,都是电厂稳定运行的基础。
如果把电厂比作一台大型机器,那每一个零件的正常运转都是这台机器平稳运转的保障。
最终,如果要让这样的事故不再发生,不仅依赖技术人员的细心和专业,更得靠每一个环节的有效沟通与协作。
希望这个电厂的故事能让我们对那些从未见过的幕后英雄多一份尊重和理解,也希望所有人做事能像这些工程师一样用心,毕竟细节决定成败。
阅后,是否你也觉得每一个小部件的重要性远超我们的想象?
与朋友分享这篇故事,一同讨论电厂背后的那些小秘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