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受腰疼困扰的人越来越多,“20多岁的人拥有80岁的腰”成为了很多人的生活写照,那么,腰疼究竟从何而来?
我们又该如何区分不同的腰疼原因,并有效预防呢?
一、为什么会腰疼?腰疼,这一在日常生活中早已见怪不怪的病症,其实早已经成为全球致残的首要因素之一。
据权威医学期刊《The Lancet Rheumatology》的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6亿的人口正承受着腰疼带来的种种生活困扰。
而且这一数字在未来几十年内可能还会持续攀升,预计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受腰疼影响的人口可能会逼近9亿大关。腰疼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个体的身体健康,更成为了制约全球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在我国,《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存在腰疼症状的人群数量已接近2亿,仅从2017年至2021年间,因腰椎间盘突出而入院治疗的患者就近280万。
而且,腰疼也并不像大家普遍认为的那样,主要出现在老年群体中。数据显示,青年群体(25岁-39岁)的腰间盘突出检出率甚至比中年群体(40岁-54岁)还高了约2‰。所以说,它已经跨越了年龄界限,成为了影响广泛年龄段人群的健康隐患。
那腰疼到底又是怎么来的呢?
之所以会出现腰痛,其实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性别、饮食生活习惯、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机体自身生理因素等,都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诱因。
就比如,在全球报告的腰疼病例中女性近四亿,而男性约为两亿。
这可能就和女性的特殊生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她们的生殖系统都隐藏在盆腔中,一些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炎等)常见症状都包括腰疼;而且在女性的孕期、哺乳期,由于体位的改变以及长时间的照顾小宝宝,都会对腰椎造成不小的压力,更容易出现腰酸背痛。
而男性则主要是由于干重体力活相对女性来说更多一些,发生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等慢性组织损伤性疾病概率更高,由此而产生的腰疼。
同时发表在《The Lancet Rheumatology》上的一项荟萃研究发现,约有五分之二的腰疼都来源于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肥胖、吸烟与不良的姿势(久坐、久站)。
而久坐这些年也被证实与多种疾病(如冠心病、肥胖等)相关,要知道在平躺的时候我们的腰椎承受的压力大概占体重的四分之一,正确坐姿的时候压力就会上升到体重的1.5倍,不良坐姿(如前倾、弯腰、驼背等)下这个压力就会飙升至体重的三倍之多。
长此以往,腰椎疾病自然也就找上门了,腰疼也是难免的。
其实,在这些可导致腰疼的众多原因中,抛开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不可抗力因素之外,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这两种最为常见的腰部疾病。
虽然它们的症状都是腰疼,但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却大不一样。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区分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呢?
二、如何区分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第一个是:将症状放大来看
从生理结构上来看,腰间盘其实是我们腰椎与腰椎之间的连接体。
作为人体构成的一部分,它就和头发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慢慢的退变,但如果由于先天因素或是后天因素影响使这个退变提前了,比如三十岁可能拥有六十岁的腰间盘(如膨出、椎间隙变窄等),那就属于病理性的了。
而我们说的腰间盘突出的症状,主要是由于组织突出压迫临近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综合征。根据突出的类型、位置及患者的耐受力等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比如有些人痛不欲生,可能有些人感觉就没那么大。
一旦患病,多数人的第一症状通常会是腰疼。
这种痛感一般表现为腰部和骶部相结合的区域出现酸胀感,有时候连带整个臀部都有痛感。特别是在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动作不动的时候(如久站、久坐等)这种痛感会更加强烈,虽然休息后会有所缓解,但症状往往会反复发作。
临床上,多数患者会发生在第4腰椎和第5腰椎及第1骶椎之间,也就大致在我们两侧髋部突出的骨骼头两点连线的地方。
这个区域突出就容易压迫到临近的坐骨神经,疼痛就会沿着神经的分布向臀部、大腿的后侧面、小腿的外面一侧一直到脚下放射性辐射,在这些区域会感觉明显的针刺、触电、烧灼感的疼痛。
还有些患者的起病位置比较高,可能在第2腰椎和第3腰椎位置附近,大概在我们背部中间的位置。一旦凸出就会累及第2、3神经根,它主要是支配大腿附近的感觉,一旦受累腹股沟至大腿区域就会感觉到疼痛,这种痛感可能不会只局限在小范围,还可能向下蔓延。
通常,这些疼痛都会出现在一侧肢体上,很少会双侧肢体同时出现症状,除非是比较严重的中央型突出。
会累及第2腰椎以下至第5骶椎以上的所有关联神经,就会出现腰部及以下区域触电般麻木,刺痛,影响正常站立、行走,还会伴有会阴痛,便秘、尿不尽,甚至大小便失禁等泌尿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
相关神经支配的肌肉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随着患病时间的递增,严重的甚至出现肌无力、肌萎缩等症状。
而腰肌劳损主要是由于腰部肌肉(屈肌、伸肌以及斜肌)、韧带等组织机械性的慢性损伤,或是急性腰扭伤以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转变成慢性病变的一类疾病。
就比如一些事长期弯腰、久坐、久站,或是腰部长期负重工作的人群,腰肌长时间处于一种高张力的牵拉状态,就容易出现痉挛、水肿等炎症反应,而表现出腰背部的酸疼;或是一些腰肌韧带、筋膜等出现急性的扭伤使腰部功能降低,同样会引起腰部无力疼痛。
但这些疼痛通常只局限在腰部肌肉群的范围内,基本不会向下肢蔓延,而且它疼痛的感觉与腰间盘突出产生的神经痛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一般,它所引起的疼痛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断断续续的伴有沉重感的酸疼、胀痛,反复发作后,就会逐渐变成持续性的更加剧烈的疼痛。白天通常症状会相对较轻,晚上和早晨起床时症状都会比较重。
用手捶打腰肌部位或是适当的活动腰部,疼痛就会有所缓解或是消失,但久坐或是久站后又会感觉疼痛,特别是弯腰时间长了,直起腰的时候就会感觉疼痛更加剧烈。
而且,这种疼痛还喜热怕冷,腰背部一受凉或是到阴天、下雨天就会病情加重。
所以,将腰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的症状放大来看我们就不难发现,它们在疼痛位置及腰部是否活动受限上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第二个是:通过自测小实验
在家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来做初步的判断。
比如,可以坐姿变站姿,重复这个过程,自我感觉一下是站立的时候腰比较疼,还是坐着的时候起身的瞬间腰比较疼。
如果前者症状比较明显的朋友就有可能是腰间盘突出,而如果是后者则可能就是腰肌劳损。
也可以再试试双腿并拢平躺,腿伸直,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水平抬起其中一条腿,观察最大能抬高到什么位置。
健康人群一般可以抬高至60度到70度角左右的范围,而腰间盘患者多数突出会压迫到坐骨神经或是脊椎根神经,腿通常抬不了这么高,就会出现神经痛症状(如麻木、疼痛等)。
而且这种症状在将抬起的腿放平的时候就会消失,如果此时再将这侧腿的脚踝向小腿方向弯曲,立刻又出现放射性的疼痛,则进一步可以确认是腰椎出了问题。
而腰肌劳损的判断就相对简单,可以选择俯卧位,在其他人帮助下按压腰背部肌肉带,有痛感一般就是劳损。
因为腰间盘突出藏的位置一般都比较深,并不会太受浅层次按压影响。
不过,无论是从症状上还是这些自测小实验中去判断,都仅仅是自我的初步判断,是一种推测并不百分之百的准确。如果您出现了腰疼的症状,最准确的判断方式就是去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CT、磁核共振等仪器)更能准确的发现病变位置,以免延误病情。
三、远离腰痛,又该如何预防与保健?在日常生活中,针对上面所提到的两种疾病所引起的腰疼,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不良坐姿(如翘二郎腿、佝腰驼背、长期伏案等)、站姿(稍息、重心不稳前移或后移等)、睡姿(单侧蜷缩、趴睡等)以及突然弯腰搬重物等,可能对腰背部受到伤害的行为来更好的护腰。
当坐的时间超过45分钟,就应该起身活动一下,以缓解长期坐姿对腰椎的压迫,座椅要选择高度适中、能保证坐下时腰背基本挺直的硬板凳;搬比较重的东西的时候,不要直接弯腰用力去向上提,应该先蹲下抱住物体后,再慢慢往起拿;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购置一台按摩椅,方便全身肌肉放松。
同时,增强腰部核心肌群的力量,也是预防和改善腰痛的关键。
平时可以适当做几组“小燕飞”和“臀桥”,它们能够锻炼到腰部的核心肌群增强腰椎稳定性。当然,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跑步、游泳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可以放松并锻炼到腰背部及四肢的多组肌肉,更好地缓解腰痛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避免过度疲劳;也要避免腰部受凉,注意腰部保暖。
总而言之,腰疼不是小事,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腰椎疾病、久坐等因素。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是两种常见的腰疼致病因,但它们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又有很大区别。
比如,前者除了腰疼之外还会有腿疼、下肢麻木等症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而后者疼痛主要集中要腰部,通过休息、改变生活习惯、热敷等方式可以短期内得到缓解。一旦发生腰疼还是建议及时就医确诊,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改变不良姿势、针对性的锻炼等方式来改善腰部问题。
参考文献:[1]钱琦.腰痛原因多 随意牵引要不得[J].青春期健康, 2021, 19(10):2.
[2]何达.腰疼是腰肌劳损还是腰间盘突出?[J].中国老年, 2022(008):000.
[3]谢恩礼,詹建国.核心力量训练干预老年慢性下腰疼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11):7.DOI:10.3969/j.issn.2095-4344.2016.11.022.
[4]农有宏.腰间盘突出疼痛的临床诊疗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DOI:CNKI:SUN:WMIA.0.2016-29-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