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助长寿,但50岁后要留意!医生提醒:这四件事碰都不要碰!

安波玩转养护 2024-10-24 15:23:00

对于很多50岁以上的人来说,跑步是一种保持健康的方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事情必须慎重考虑。如果你是位热爱跑步的人,或者你身边的家人正处在这个年龄段,你是否也担心“跑步会不会损伤膝盖?”、“万一发生意外怎么办?这些担忧并非凭空而起,它们有着实实在在的缘由。事实上,科学研究显示,年龄增加后,我们的骨骼、关节和心肺功能都在逐渐衰退,一些看似简单的跑步行为,可能隐藏着风险。

跑步有益,但适度是关键

从医学角度来说,跑步确实能带来许多健康益处,比如降低心脏病风险、帮助保持体重、增强心肺功能等。国内外的多项研究证实,适量的跑步可以显著延长寿命。美国《内科学年鉴》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周适度跑步(每次跑30分钟左右,一周3次),可以降低死亡风险约30%。

但问题在于,50岁以后,我们的身体已不如从前那般灵活,跑步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更值得警惕。并不是说50岁以上的人不能跑步,而是要更加小心,避免以下四个潜在的错误。

千万别忽略身体发出的“信号”,这些信号极为关键。

跑步中的疼痛往往被认为是“咬咬牙就过去了”的事,但在50岁以上,忽略身体的疼痛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研究表明,膝盖、脚踝、髋部的疼痛不仅是关节炎的早期信号,可能还意味着肌肉韧带有微小的损伤。

更为严肃的是,美国的一项针对中老年跑者的研究发现,50岁以上的跑者如果忽视关节的疼痛,膝关节软骨磨损的速度将比年轻人快两倍。如果在跑步中持续出现疼痛感,尤其是膝盖、髋关节或脚踝部位,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而不是硬撑。

不要过度跑步,高强度运动需谨慎

“跑得越多越健康”这一观念在年长人群中并不完全适用。一个由《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发布的研究指出,50岁以上的人如果持续每周跑超过50公里,心脏疾病和下肢损伤的风险反而上升。

年纪增长后,心肺功能的恢复速度减慢,长时间的高强度跑步不仅对心脏压力大,还容易引发心血管事件。对于年长跑者而言,适度的运动量很重要,建议每次跑步时间不超过40分钟,每周不超过三次,并且注意心率变化,尽量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区间内。

不要忽略热身和拉伸

很多人认为“跑步是最好的热身方式”,直接从慢走切换到跑步。50岁以上的人,如果忽视跑前热身和跑后拉伸,受伤风险大大增加。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液减少,肌肉弹性降低,因此跑前的热身和跑后的拉伸尤为重要。

建议在跑步前进行至少10分钟的动态拉伸(如腿部摆动、开合跳等),以提高关节的活动度。跑步后,再用5到10分钟进行静态拉伸(如腿部肌肉的放松、腰背的拉伸等),减少肌肉酸痛,帮助身体恢复。

切勿在充满隐患的场所进行慢跑锻炼,安全环境才是首选。

夜间跑步、雨天跑步、或在复杂地形中跑步,这些行为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只是小冒险,但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风险大大增加。美国疾控中心资料表明,年逾五十岁的人群于晚间或在不平坦道路上跑步时,频繁出现跌倒状况。

特别是在晚间进行跑步锻炼,既因光线不足影响视线,又容易由于身体劳累和注意力涣散而引发摔倒或碰撞事故。建议选择白天光线充足的时间段跑步,路面尽量选择平坦、人流较少的公园或跑道,尽量避开下雨天或结冰的地面,降低摔伤风险。

超过五十岁的人群仍旧适宜跑步,但需格外关注自身身体所传递的警示信息。恰当调节跑步强度,维持正确跑步姿态,定期做关节检查,需要时可佩戴保护装备。适度增添低强度活动,例如游泳、骑行、快步走,以便缓解关节所承受的压力。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