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d77956523b2121b6a1e6d9e04b4d514.jpg)
文/二马小姐
最近易方达掀起一波ETF更名潮,细看下来背后的逻辑挺有意思的。
前些天和业内的朋友也聊起来这事。现在ETF赛道的雷同产品有这么多。主动基金,你区分基金经理还算容易。但现在的ETF,往往是一只指数,挂着N只ETF。彼此之间除了代码不同,公司不同,对投资者来说,几乎是难以区分的。虽然选ETF,我们一般要去看规模,流动性,跟踪误差等等,但实际上,普通投资者很难一个一个做这些研究。
在这种混沌的情况下,对一些ETF产品比较多的的大公司来说,现在,他们有很强的动力去梳理和强化自己的产品线,让潜在投资者一眼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就变得非常非常有意义了。
也因此,在名称上做文章,可能会变成ETF布局的一个风潮。
早些年,ETF的差异往往是指数之间的差异。即使看好同一个赛道,不同公司也还是倾向于去发行略有差异的指数产品。而现在,同质化指数产品扎堆,相关的ETF数量急剧增加,于是名字的可辨识度也变得非常重要了。
讲真,当同类指数的ETF数量变多了以后,投资者搜索一个指数名称时,可能很随机的就做出了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名称变成了一条重要的通路。
背后的逻辑:
改名17只,约40只未改名
易方达首开先河,一口气改了17只ETF的名称。
这样一来,易方达旗下总共就有43只ETF,简称统一标准化为这样的格式——“标的指数+ETF+管理人”。
比如半导体芯片ETF,改名为芯片ETF易方达(516350)。机器人100ETF,改名为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等等。
这些统一格式的43只ETF,现在占到易方达旗下ETF的将近一半。另外还有约40只ETF,并没有变更名字。
没有改名的ETF,有的看起来主要是规模比较大,受众已经比较广的ETF。
这些ETF简称与标的指数一致,并且部分ETF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投资者基数,大家已经对场内简称较为熟悉,能够通过已有的简称快速识别对应的产品。
比如创业板ETF(159915)、科创板50ETF(588080)、黄金ETF(159934)、H股ETF(510900)、人工智能ETF(159819)等等。这些ETF都是市场上颇受欢迎的品种,成立也有些时间了,产品规模也比较大,有些甚至几百亿规模。
像这类早已被投资者熟知,拥有比较高辨识度的ETF,更改简称可能与投资者习惯不符,甚至会让投资者以为是新的ETF产品,引起混淆,所以并没有改名。
另一个原因是,一些ETF所跟踪的指数,是比较小众或者市场上稀缺的,所对应的ETF数量不多。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名称雷同,不太容易混淆。这些ETF也没有专门去改名。
比如港股通医药ETF(513200),中证800ETF(515810),汽车零部件ETF(159565)。这些ETF所跟踪的指数,相关的ETF仅有少数几只而已。
还有一些ETF,香港证券ETF(513090),证券保险ETF(512070),恒生新经济ETF(513320)等产品,是唯一跟踪标的指数的ETF。像这样的有独特性的产品,不容易引起混淆,也没有更名的必要性。
精准提升效率
其实易方达这次的改名,肯定也是专门做了研究之后决定的,结合了各种因素的考量。
逻辑很清晰:一是雷同ETF比较多、不好辨识的产品,统一名称形式,并加上了“易方达”标识,同时去掉冗余的信息,便于投资者迅速找到。二是对于没有更名必要的产品,延续原名称不变,包括原本已经辨识度很高的ETF,或是有一定独特性的,名字标识相对清晰的ETF。
在这种命名规则之下,不管是熟悉的产品,还是不熟悉的产品,都可以更容易找到。
当然,目的还是更便于投资者在场内触及、或是搜索到相关产品,提升ETF投资效率,优化体验。
图:保留原名的ETF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abaf1d60ab30c876b3677d6be874836.jpg)
图:此次改名的17只ETF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c686c9efd8cfbe97397f6a54a9135a1.jpg)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仅作为个人心得分享,不作为投资建议。以上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静静吃瓜]就是继续割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