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大明皇帝(下)土木堡之变后还能保住新疆也全靠他

文叔逗号 2024-05-10 19:51:55

前言

我们现在一般了解到的明史其实都是清朝人修的,清朝人在修前朝历史的时候,为了让自己本朝更有法理型,或多或少都会有丑化前朝的需要,也因此正史里的明朝有很多的奇葩皇帝,修仙的、搞木匠的、还有卖肉的。但如果我们去大胆的假设,去推理,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会发现在明朝,其实有好几个被严重低估的皇帝。这两期文章,文叔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明朝被严重低估的皇帝。首先第一个被低估的一个就是——明孝宗朱佑樘。上一篇聊了上位史和施政,今天来聊一聊军功。

孝宗时期边防吃紧

关于武功方面,据说孝宗在这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建树,尽管这一点通常被忽略。在武功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实际上,在明孝宗时代,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是中国西北的国防问题。

首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宁夏。

众所周知,明朝在西北的河套地区面临着蒙古族的威胁,而宁夏卫则成为了明朝在西北地区最为重要的防御重点。在弘治年间,蒙古人多次入侵宁夏,如果失守,将面临严重后果。

孝宗时期的大名

因为这样的话,蒙古的兵力就可以直接进入陕北,甚至直接插入关中,使得整个西北地区陷入危险。当时,鞑靼重新兴起,势力日益壮大,其中以达延汗,又称鞑靼的小王子,尤为著名。在弘治中叶之后,他多次围攻今天宁夏附近,特别是攻破了宁夏几个重要城池,如花马池、延绥、固原等。因此,加强宁夏一带的长城防线显得非常重要。

刘大夏是一位重要的人物,虽然他并未担任内阁首辅,但长期治理黄河。此外,他还在1502年被明孝宗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宁夏总兵,亲自前往宁夏,重新整顿修建了宁夏长城的防线。如果今天前往银川观光,就可以参观明朝时期的宁夏长城,保存相当完整。

刘大夏在这个地方待了将近五年,将所有的长城防线都加以整修,动员了六万多民力,最终在这个地方长期屯田一万多人,重建了整个宁夏地区的防线。

从此之后,明朝在宁夏的防务就显得相当巩固。直到天启年间,明朝在这一带又坚守了近一百多年。因此,宁夏的防御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成功的,没有失去这一领土,也使得整个西北边疆得到了一定的安定。

宁夏明长城遗址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明朝在西北部,即今天的甘肃西部到新疆附近的防御地带,历史上被称为哈密卫。

明朝的疆域最西北处是哈密,明太祖朱元璋曾表示不征西域,所以防御重点就放在了哈密。

哈密实际上是新疆最东部进入中原地区的门户,至今仍然是重要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草资源,一直以来都备受游牧民族的关注,也适合农耕。哈密卫在明洪武年间设立,后来在明成祖永乐年间两度加强防御。到了永乐时期,哈密卫及其周边的卫所成为了明朝西部疆域的主要防御地带。

明朝在哈密的管理方式与统治云南的方法相似,通常会册封一个黄金家族的后代为忠顺王,他们不仅担任哈密的国王,还享有明朝赐予的官爵。这种情况与云南穆家相似,代代相传,直到成化年间,由黄金家族第六代的忠顺王,历史上称为罕慎,担任。

值得一提的是,罕慎的母亲是黄金家族的后裔,而父亲是维吾尔人,这种维吾尔血统的王族对明朝边疆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政治手腕扼守西北

然而,同治六年之后,吐鲁番的阿黑麻杀死了哈密的忠顺王罕慎,占领了哈密。这等于是对明朝在西北边疆的地位公开挑战,对明朝来说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然而,明孝宗基本上采取了剿匪并用的政策。

一方面,他派遣驻守在嘉峪关的朝臣许进和兵部侍郎张海等人,另一方面派兵逼近哈密附近。同时,他还派人与阿黑麻进行谈判,希望他能够遵守明朝的封建秩序,不再扩张势力。

阿黑麻曾经是西域的一代枭雄,令明朝束手无策。由于他手上拥有相当强大的兵力,并得到了新疆地区维吾尔人和突厥系民族的支持,使得他的军事实力一度相当雄厚。然而,尽管阿黑麻的兵力强大,但他却未能得到民心,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由于明朝先前册封的忠顺王基本上都是黄金家族的后代,因此具有较强的号召力。而阿黑麻本人并非黄金家族的后代,而是属于突厥系维吾尔人,缺乏这种号召力。

其次,据说阿黑麻为人暴虐,多次发动整肃行动,杀害了不少地方首领,使得他的统治并不稳固。

然而,到了弘治十年,阿黑麻派遣他的哥哥速檀马哈木上书,表示愿意与明朝和解。然而,和解后不久,又发生了冲突,甚至他的军队还向甘州一带进军。同时,明朝已经准备好了一个新的忠顺王,具备黄金家族血统的陕巴,来取代阿黑麻。

经过一番波折,陕巴最终在明朝的支持下,于弘治十年从吐鲁番回到了哈密。然而,在弘治十七年,他的部下阿孛剌勾结阿黑麻的幼子,试图发动政变,但被明朝驻哈密的军队和当地支持陕巴的势力共同击溃。最终,明朝成功保住了哈密这一块地区,成为了新疆的桥头堡。

明孝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明孝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需要从正史的角度来评断。我们从明史这段内容可以看出,明朝传承了十六代,其中太祖、成祖为创业时期的皇帝,可以被称道的只有仁宗、宣宗和孝宗这三位皇帝。仁宣之际,国家才刚刚开启,纲纪修立还在制定期,因此国家仍处于安定的状态。

然而,到了成化时期,即宪宗时代,成化皇帝以太平无事为号,但个人却倾向于铺张浪费,容易陷入奢侈。尤其是成化皇帝的富贵之家背景以及早年的特殊经历,使得他更倾向于享乐,往往不太听劝。

而到了孝宗时代,皇帝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遵循纲纪,兢兢业业,力图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孝宗执政期间,勤政爱民,持盈保泰,尽心尽力地管理国家,甚至在家中失火之际,仍不忘向民众致歉,表现出其治国之道的真挚和坚定。

因此,明孝宗可以被视为一个具有勤政爱民、恭俭有制的皇帝,他的执政之道在历史上留下了积极的印记。

艰难而坚守正道,就不会有灾难。因此,有人认为这句话充满了玄机,对吧?明朝的每位皇帝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和个性。然而,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未来的事情并不太在乎,更注重眼前的享受和当下的生活品质。这一点构成了明朝皇帝鲜明的个性。

然而,我们要记住明史是由满清编撰而成的,历经一百多年的时间。因此,有人认为其中对明朝皇帝的记载可能存在一些不尽公允之处。对于明孝宗而言,明史的记录是非常正面的。事实上,我们在讲述这些皇帝的故事时,应当警惕其中的主观色彩。

过去,我们讲述的大多是那些有着辉煌治绩、开疆拓土的皇帝,然而在传统的中国史书中,对他们的评价并不那么高。因为开疆拓土不仅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而且并不符合传统儒家的标准。一个好的皇帝应当是能够使国家安定,让百姓过上安定生活的。这也是明史编撰时的基本原则,根植于传统的儒家道德标准之上。

因此,像宋仁宗、明孝宗这样的皇帝,完全符合这一标准。他们的统治期间,明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虽然明孝宗没有开拓的成就,但在晚清时期,人们仍在赞誉他的保守和勤政爱民。他的统治强调了与民休息,体现了一位合格皇帝的特质。孝宗完全是一个被历史低估的皇帝。

1 阅读:46
评论列表

文叔逗号

简介:记者、资深媒体人、主流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