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词典不胜枚举,而《树木词典》虽然大概算不上是一部中规中矩、严格意义上的词典,却绝对算得上是一部值得看一看的词典。这部词典是由国索尔兹伯里大学生物科学系名誉教授、原始森林网创始人琼·马卢夫,按照A—Z的词条顺序编写的一部关于树木的百科性质的词典,一共83个条目——这些条目不仅限于各种各样的树木,还包括与这与树木相关的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等学科知识。
既然是一部关于树木的“词典”,那就猜一猜它的第一条大概率会是什么内容吧?估计答案会从首字母是A的某一种树木开始吧,不过显然很少有人会猜对。事实上,《树木词典》的第一个条目居然是阿迪朗达克山脉!虽然这个单词的确是以A开头,但为什么会是它呢?这是因为,这个山区,根据编者的说法,它“集林地最坏与最好的情况于一体”,它曾经遭到大规模的砍伐,导致出现了水土问题;它又因为森森破坏问题较早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在这一山脉建立了美国本土最大的公共保护区——其面积比黄石国家公园、大沼泽地国家公园、美国冰川国家公园以及大峡谷国家公园的面积总和还要大,是政府和个人共同努力取得的保护成果的极佳范例。
在《树木词典》这部“词典”里,树木毫无疑问必须成为“主角”。那么,都会有哪些树木“有幸”出现在这部“词典”当中呢?有美洲栗、梣树(这名字估计大多数人就连听说都不曾听说过)、白杨、猴面包树、水青冈、桦树、菩提树等。大部分是北美或者美洲特有种,也有其他地方的树木——比如猴面包树绝大部分就产于非洲。除了树木,“词典”当中还出现了与树木有关的人:比如“苹果种植者约翰尼”,他种植并且推广种植了苹果树;比如艾玛·露西·布功恩,她后来当选为第一个担任美国生态学会主席这个职位的女性等。此外“词典”中还会有其他广为人知的著名人物出现,不妨耐心地找一找,了解一下都是哪些人和哪些故事。
83个和树木有关的条目中,还有关于“植树节”的内容。“词典”中说,在1805年一位西班牙牧师发起了第一个现代植树庆祝活动,并且起名为“植树节”。而美洲植树节的理念则始于朱利叶斯·斯特林·莫顿。而在中国——这些内容倒没有出现在这部“词典”当中——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在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进行了明确。当然,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适合植树的时间也不相同,所以许多省市还规定了自己的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这一点在世界其他地方其实也大同小异,植树节日期的确定总是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
总而言之,《树木词典》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值得在家里的书柜里为它留下一个位置。毕竟,保护树木,也是在保护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完全可以先从阅读这本《树木词典》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