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金银比突破100,白银上涨逻辑成立,能否复制黄金牛市?

【纽约讯】2025年的贵金属市场呈现出耐人寻味的分化走势:黄金价格在全球央行购金潮中逼近2100美元,而白银却在33-3

【纽约讯】2025年的贵金属市场呈现出耐人寻味的分化走势:黄金价格在全球央行购金潮中逼近2100美元,而白银却在33-35美元区间震荡,金银比突破100的历史极值。尽管白银在银锌电池中成本占比仅10%-20%,远低于锂离子电池的50%-60%,但市场对其上涨逻辑的争议从未停歇——当黄金因信用货币危机持续走强,兼具工业属性与货币潜力的白银,究竟能否踏上价值重估之路?

2024年全球光伏用银量达7700吨,占白银工业需求的40%,而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银量达34.5克,是燃油车的2.4倍。这种结构性需求增长,与黄金依赖的“去美元化”浪潮形成镜像映射。

然而,白银的“双重属性”既带来想象空间,也埋下估值分歧:支持者认为其工业刚需与货币觉醒将驱动价格突破,反对者则担忧工业周期波动与政策博弈成为上涨瓶颈。

金银上涨逻辑的异同解析

黄金与白银的价格驱动因素既有交集,也存在显著差异。

黄金的核心逻辑是全球经济下行周期中,各国政府通过货币宽松应对税收萎缩,叠加美元体系动摇引发的“去美元化”浪潮,使其成为央行储备与避险资金的首选。

2022年全球央行购金量达1136吨,创55年新高,这种集体性囤金行为直接推高金价。

白银则面临更复杂的定价逻辑。

一方面,它共享黄金的货币属性——在美元主导秩序可能崩塌的背景下,各国贸易对贵金属媒介的需求上升,白银作为“小额硬通货”在区域贸易中展现出结算潜力。

另一方面,其58%的需求来自工业领域,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用银量年增速达8%,形成与传统金融属性的共振基础。

白银的双重属性优势

工业需求的结构性红利成为白银的核心支撑。光伏行业中,N型电池技术普及使单位银耗量提升40%-100%,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达660GW,推动光伏用银量增至8156吨。

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全球新能源车产量突破4000万辆,单车35克的用银需求将新增1400吨,相当于2024年矿产银产量的4.7%。

货币属性的觉醒虽晚于黄金,但已出现积极信号。俄罗斯央行率先将白银纳入外汇储备,部分中东国家尝试以白银结算光伏组件贸易,规避美元风险。

这种“去美元化”的区域实践,为白银打开了储备资产的想象空间。尽管当前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占比仍达97%,但白银的“小额储备”定位,使其在新兴市场的外汇结构调整中具备替代潜力。

供需缺口与技术挑战

白银的供需格局正走向紧平衡。矿产供应受限于伴生矿属性——71%的白银来自铅锌、铜等矿产的副产品,2023年全球白银产量同比下降1%,而需求端年增速达2%。机构预测,2025年白银供需缺口将扩大至7248吨,为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种错配将持续推高价格中枢。

然而,技术替代风险始终存在。光伏行业的“少银化”技术(如银包铜、无主栅技术)若大规模应用,可能削弱长期需求。

以N型电池为例,若银耗量从120mg/片降至80mg/片,2027年光伏用银量将减少25%。

此外,经济周期波动对工业需求的冲击更为直接——2024年半导体行业去库存曾导致白银价格短期下跌12%,显示其对制造业景气度的高敏感性。

投资者的机会与风险

当前金银比突破100,为历史均值(50-80)的1.25倍,形成显著的估值偏离。历史经验显示,当金银比超过100时,白银通常迎来估值修复:2020年该比值触及120后,白银在半年内涨幅达80%。按当前金价3400美元推算,若金银比回归80,银价将升至42.5美元,较现价有28.8%的理论上涨空间。

但投资者需警惕两大风险:

一是全球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若2025年光伏装机增速放缓或新能源车产销下滑,工业需求萎缩将压制价格;

二是政策博弈加剧,例如主要产银国的出口限制或央行储备政策变化,可能引发市场流动性波动。

机构观点与市场展望

多家国际投行在近期报告中强调白银的“双重属性”价值。某资管机构大宗商品主管指出,白银的工业需求弹性是黄金的3倍,在新能源革命中具备“戴维斯双击”潜力;而当货币体系重构进入深水区,其货币属性的重估效应可能超越历史周期。

对于普通投资者,布局需兼顾短期与长期逻辑:短期可跟踪金银比修复信号,逢低配置白银ETF;中期关注光伏装机量、新能源车产销等工业数据;长期则需观察央行储备政策变化,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对白银的接纳程度。

白银的价值重估临界点

白银的故事,本质是工业金属与金融资产的融合叙事。当黄金因货币信用危机光芒万丈时,白银正凭借光伏、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刚需支撑,以及区域贸易中的货币职能觉醒,悄然完成从“黄金影子”到“独立主角”的蜕变。当前的金银比极值,既是市场分歧的体现,也是价值重估的起点。

正如一位资深分析师所言:“白银的上涨逻辑并非对黄金的简单复制,而是新能源革命与货币体系重构的深度共振。”当光伏组件的银色电极继续闪耀在全球电站,当某国央行的储备名单首次出现“白银”字样,这场迟到的价值发现之旅,或许才刚刚开始。

在贵金属的历史长河中,白银从未缺席重大变革,而这一次,它可能以更多元的角色,书写属于自己的涨价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