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鉴金,20岁闯港!他斗法李嘉诚30年,三夺亚洲首富!

围炉话今朝 2025-03-20 09:58:47

属于香港四大天王的时代真的落幕了。3月17号黄昏,曾击败李嘉诚,连续三年坐稳亚洲首富之位,作为香港四大家族创始人之一的李兆基,在家人陪伴下与世长辞。那么,李兆基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为何能打败李嘉诚,又凭什么与李嘉诚斗法几十年?

李兆基

顺德金铺走出的商业神童

1928年,李兆基出生于广东顺德,如今顺德以美食闻名遐迩。他家是当地的商人世家,经营着两家金铺。李兆基6岁就进入自家金铺当学徒,12岁便当上了掌柜。这可不是靠关系,而是凭借一双火眼金睛,他用手一掂黄金,就能知晓成色与斤两,熔金炼金更是样样精通,堪称顺德家喻户晓的商业神童。

有一件趣事,李兆基当掌柜时,发现炼金师傅有偷店里金子的猫腻。但他没有声张,因为师傅有一手绝活。李兆基没有选择息事宁人,而是悄悄偷师学艺,将师傅的绝活学到手后,才把师傅辞退。这段经历后来被他总结为一条生意经:当CEO就得懂核心技术,否则难以镇住场子。这也为他日后在香港商界叱咤风云奠定了坚实基础。

香港打拼的崛起之路

1948年,当了几年掌柜的李兆基渴望闯出一番大事业。于是,20岁的他怀揣1000元港币奔赴香港。别小瞧这1000元港币,换算到现在,大约相当于15万人民币。但这点钱做小本生意尚可,若想成就大业,还远远不够。为了赚钱,李兆基凭借在金铺的工作经验,投身黄金和外汇买卖,很快就靠倒腾这些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有了本钱后,他又涉足五金生意,还做起外贸,在香港逐渐闯出了名声。不过,真正让李兆基腾飞的,是房地产行业。

1953年圣诞夜,香港深水埗一场大火致使7万灾民流离失所,却也引发了香港的置业狂潮。李兆基就此认定房子是大众刚需。尽管当时他已有一定身家,但离涉足房地产所需资金仍有很大差距。1958年,他拉拢郭德胜、冯景禧等共八人,一头扎进香港楼市。那时香港楼房销售方式十分离谱,整栋售卖,普通百姓根本买不起,大多只能租房。李兆基见状想出妙招:将楼房分层售卖,还推出10年分期购买方式。这一招大受欢迎,他们公司迅速崛起,旗下房子很快售罄,赚得盆满钵满。

1963年,李兆基与郭德胜、冯景禧三人成立新公司——新鸿基地产。李兆基负责画图纸、搞营销,展现出非凡才能,硬是将沙田荒滩打造成抢手楼盘。9年后,新鸿基地产成功上市。功成名就的李兆基拿着5000万分手费离开新鸿基,几年后成立了恒基兆业,开启了自己的辉煌时代。

说到恒基兆业的发家史,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空手套白狼”。搞地产离不开土地,李兆基很少竞拍政府土地,因为价格太贵。他专门收购新界农民的换地权益书。简单来说,当年香港政府为发展征收新界农民土地,没有现金补偿,而是开具权益书,待政府有其他空地时,农民可用权益书换地,这相当于土地欠条。

农民等不起,没地就没收入,李兆基便低价收购这些权益书。等政府开发新土地时,这些权益书瞬间变成黄金地皮。再加上1973年香港地产低谷时,他买入大量旧楼和地皮,李兆基很快凭借地产发家致富,并在1981年将恒基兆业成功上市,一跃成为香港知名地产大亨。

资本市场封神与商业恩怨

不过,地产只是李兆基创造辉煌的第一步,真正让他封神的,是资本市场。90年代,日元升值,他重仓日本债券,赚得盆满钵满;2000年初,国企掀起上市潮,他提前埋伏中资股,又大赚一笔;2007年,在次贷危机前夕,他精准减持手中股票,港股暴跌后又反手抄底,资产翻倍又翻倍。由此,李兆基被称为“亚洲股神”、“香港巴菲特”。

李兆基凭借一系列神奇操作,让家族跻身香港四大家族之列,自己也在1995年、1996年、1997年连续三年成为亚洲首富,一度令李嘉诚避其锋芒。但从1998年开始,李嘉诚接过香港首富王座,连续蝉联21年,李兆基只能年年陪跑。这两人的恩怨成为香港坊间茶余饭后的谈资。李兆基对李嘉诚怨念颇深,甚至给自己小儿子起名叫李嘉诚,这就好比刘德华给自己儿子取名叫张学友。两人的商战恩怨说来能拍一部80集连续剧。

1993年,李嘉诚准备收购一家公司,忙活半天却被李兆基捡漏;2002年,港商胡应湘提议建造港珠澳大桥,李嘉诚因垄断香港港口业务,不希望大桥建成而明确反对,胡应湘便联合李兆基、郑裕彤、何鸿燊等大佬组成同盟,最终港珠澳大桥成功通车,李兆基再次胜出。

当然,李兆基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商业领域。1982年,他创立培华教育基金回馈社会。多年来,通过自己创办的李兆基基金,在内地、香港及海外的大学和中学捐建教学楼、设立奖学金等,捐款数额高达10亿。正因如此,他在2007年获得香港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还成为广州、佛山、顺德的荣誉市民。如今,这位传奇人物走完了一生,但他的传奇故事将永远在坊间流传,愿这位老人一路走好。

本文来源@璐哥看透彻



0 阅读:6

围炉话今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