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树军(资深金融从业者)
当前对于城商银行、农商银行等区域性中小银行机构而言,零售转型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长期资产结构上看,就是要坚持以信贷业务为主业,而以金融市场业务为辅业;从长期贷款结构看,就是要坚持以零售业务为主体,而以对公业务为辅助。当然在特定的阶段、短期内零售业务、对公业务、资金业务三者的比例可能会进行调整;同时其中零售板块由于业务生活化、客户海量化、渠道线上化等多种原因,需要持续进行场景化(生态化)与数字化转型。
这一观点本来应当是中小银行从高管到中层再到全员的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个人贷款需求有所减弱、小额贷款质量有所劣变等原因,部分中小银行从上到下对于推进零售转型仍然存在认知的偏差、激励的不足、机制的僵化、技术的落后,更存在能力的不足。
因此本文试图再次审视区域性中小银行零售转型的重要性、必要性。从宏大的视角看,这是中小银行落实金融工作“两性”、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必然之举。不过,野叔主要是从目前金融本身“两低两高”发展趋势视角,分析零售转型这条必由之路。
(附图1)
资产负债表的相对低扩张
第一,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分析。2002年2月的金融工作会议开启了当年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的新历程。这一年至2016年,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各年度同比增长均在12%以上,其中最大值是2009年的26.3%;至2016年末资产规模达到232.25万亿元。
在此期间,城商银行总资产增速相对更快,各年度同比增长均在16%以上,其中最大值是2010年的38.2%(当时其中不乏诸多“野蛮生长”的机构)。2006年末城商银行资产总额还只有2.59万亿元,至2016年末已经增长到28.24万亿元;在银行业中的规模占比从2006年末的5.90%,增长到2016年末的12.16%。
2017年至今,银行业总资产进入中低速增长时期,各年度同比增长均在11%以下;城商银行的总资产增速虽然略高一点,但也都在11%以下。今年三季度末,银行业总资产439.52万亿元,同比增长7.3%(2000-2024年详情见附图2);其中,城商银行的增速为8.8%,农村金融机构的增速只有6.0%。
值得一提是,2023年三季度末,城商银行总资产占比从过去的略低终于“追平”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占比,数值均为13.2%(绝对额前者还多出200亿元);今年三季度,城商银行总资产占比13.4%,比农村金融机构高0.3个百分点。这与近年“城行下乡”、发展县域金融现象相关。
野叔认为,从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看,我们尚不能说这是“收缩”,但是肯定是一个相对低速的扩张状态,而且后期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放缓(所以央妈开始强调要淡化“规模情结”)。
银行业的主要资产来自非银部门的金融负债,而且是经济决定金融,所以要深入研究资产负债表相对低速扩张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社会融资规模与结构。
(附图2)
第二,非金融部门的金融负债扩张分析。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包括各类贷款和债券,就是非金融部门的金融负债。2015年以来,“社融”存量的同比增速呈现下行趋势,不过到2023年都至少在9.5%以上数值。
2024年10月末,“社融”规模存量403.45万亿元,同比增速下降至7.8%(详情见附图3);其中对实体经济的RMB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7%,只有公共管理部门债券余额增长15.2%。同期,各类贷款在“社融”中的占比66.99%,比2019年末下降了3个百分点。
一方面,近年来诸多区域性中小银行投放的对公贷款,当中有相当比例的是地方平台贷款(隐性债务);随着2025-2027年6万亿元“化债”计划的逐步落实,这一营业收入的“存量之洞”只有主要依靠发力零售业务才能最终“填平”(不仅是零售贷款,还包括中间业务)。
另一方面,后期社会融资规模扩张的放缓、结构的调整(直接融资占比的上升)可能性较大,这肯定会让银行业间接融资的竞争加剧,在大额对公贷款方面区域性中小银行基本处于劣势,只有深耕本土零售市场才有生存的机会。
(附图3)
资产收益端的相对低利率
近年来,在整体利率下行趋势、存贷利率刚性差异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2024年9月,一年期还有3.35%,当月新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只有3.67%,其中新放个人住房贷款平均利率只有3.31%。
今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下行到1.53%;其中城商银行净息差1.43%,是各类商业银行中最低的(2017-2024净息差详情见附图4)。
由于中间收入占比相对较低,利息净收入成为中小银行的主要营收来源;所以保持一定的存贷利差对其特别重要,而公司业务存贷利差一般都不及零售业务中的个人存贷利差,即使是大型银行也是如此。例如,2024年上半年,工行的公司存贷利差为1.51个百分点,而同期个人存贷利差有2.14个百分点,同期净息差1.43%。
再看零售转型较好的中小银行。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对公存贷利差2.46个百分点,个人存贷利差3.62个百分点,同期净息差1.87%。常熟农商银行对公存贷利差3.02个百分点,个人存贷利差4.37个百分点,同期净息差2.79%。
野叔认为,常熟农商银行之所以净息差如此之高,一方面是得益于个人金融业务,另一方面得益于该行的对公贷款中大部分都是1千万元以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6月末全部贷款中1000万元以上的客户只有1810户,户数占比仅0.33%、金额占比27.15%);后者同样属于零售业务范畴,所以对公存贷利差也可以高达3个多百分点。
(附图4)
资产质量端的相对高风险
如果只看账面不良余额(或者季度增量)和不良率,外行人会认为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完全是稳中向好。但是如果考虑了季度或者年度的不良贷款核销,还不包括清收和转让等其他处置,内行人就会明白目前商业银行、特别是部分区域性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肯定不容盲目乐观。
从野叔所做的季度增量分析看,2017年以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季度增量均小于同季金融机构的核销金额。例如,今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769亿元,余额比上个季末净增371亿元;同期贷款核销金额3360亿元(各季度详情见附图5)。
从汇总数值看,2024年三季度不良贷款比2016年末增加18647亿元,同期贷款核销金额则高达81291亿元。正是因为如此,所以2017年至今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均在2%以下,而且在2020年三季度达到期间峰值1.96%之后,四季度开始至今均呈现下行趋势(当季核销金额4578亿元)。
值得注意的还有,2023年二季度以来,关注类贷款占比呈现略微上行趋势,从当时的2.14%升到今年三季度末的2.28%。
而且,不良率的分布是非均衡性的。今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平均不良率1.56%,其中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均为1.25%,城商银行不良率1.82%,农商银行的不良率3.04%。
在城商银行和农商银行系统之内,不良率的机构分布同样是差异较大;许多长三角地区的中小银行不良率不到1%,而中西部地区、甚至其他东部地区一些小型银行的不良率就会超过4%,其中少数的机构还有可能“过五”。
资产质量相对较差、风险相对更高的部分中小银行,大多有一个共性原因,那就是大额贷款占比相对较高、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例如最大十家贷款客户集中度超过50%)而其背后的原因就是曾经热衷于“做大额、傍大户”,而现在则是“骑在大老虎的背上”下不来。
而风险较低的机构,则基本上都是“热衷”于做零售业务、客户集中度很低的那些。例如2024年6月末,前文中提及的宁波银行单一最大贷款客户集中度0.70%,最大十家客户集中度5.47%;常熟农商银行单一最大贷款客户集中度1.41%,最大十家客户集中度8.63%。
浙江农信系统的诸多机构坚持小机构、“小而美”理念,以小额零售贷款为主,最大十家贷款客户集中度也都在10%以下,所以2024年6月末全系统不良率只有0.83%。
(附图5)
资本管理端的相对高消耗
第一,从资本消耗方面看。前期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较快扩张与当期的资产质量问题(包括一些机构拨备相对不足),从两方面对资其本形成相对高速的消耗。
其中,公司业务对银行机构资本的消耗率高于零售业务。因为在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时,属于公司业务的一般公司风险权重为100%,而属于零售业务的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风险权重分别为85%和75%,零售个人的风险权重也是75%(符合一定标准有还只有45%)。
第二,从资本补充方面看。相对于大型银行来说,当前众多区域性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更不容易,特别是占比更多的非上市机构。
从内源性补充方式看,中小银行的困难之处在于盈利能力相对偏弱,较难进行资本积累。例如,2024年三季度,商业银行整体资产利润率0.68%;其中城商银行和农商银行ROA均为0.58%,比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
从外源性补充方式看,一是当下中小银行的经营状况、分红情况,对于原有股东主动增加投资、拟进新股东主动入股投资均缺乏吸引力。二是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的条件较高、成本不低,很多中小银行无法实现。三是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在持续三年多后,约5500亿元的额度基本已用完。
当下还是有继续增加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发行额度的呼声,毕竟最近监管部门和财政部门都公开披露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其实区域性中小银行更加需要补充资本。
例如,近年来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呈现波动上行趋势,从2017年二季度末的13.16%提高至2024年三季度末的15.62%(详情见附图6);然而城商银行和农商银行仍然相对更低、提升更不明显,2024年三季度末,二者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86%和13.26%,而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经高达18.26%。
鉴于资本补充的不易、资本消耗的不同,区域性中小银行更需要坚持优先拓展消耗率相对较低的零售业务。
(附图6)
野叔的结语
在企业部门、住户部门和银行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开始低扩张的基础上,各类资产的收益开始进入低利率(低收益率)时期,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同样面临较大压力。因此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未来“大水漫灌式”的总量性机会可能不多,相反可能只有一些“滴灌式、结构性机会”;而要找到这类机会,则需要在本区域内厚植自己结构性优势,即以滴水石穿精神做好零售业务的优势。
野叔认为,当前实现上述零售业务结构性优势的主要措施,包括全员深化形势研讨、让其想做零售业务,优化绩效管理、让其愿做零售业务,完善免责机制、让其敢做零售业务,改进技术工具、让其能做零售业务,提升营销能力、让其会做零售业务。(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