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真正的“猛将”,公认的只有这三位,其他的都不足挂齿

吕涛明轩说事阿 2025-02-21 08:24:33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涌现出了众多猛将。这些猛将那可都是各有各的厉害之处,在战场上尽显英勇无畏,立下赫赫战功呢。然而,若要问起这么多猛将当中到底哪一位是最为勇猛的,这还真没人能说得清楚。毕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战场环境,每位猛将也都有着独特的战绩和表现,很难去评判出一个绝对最猛的来呢。

他们所处的时代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他们没办法真的面对面来一场较量。不过呢,后来的人依据他们各自一生当中所经历的那些事迹,从中挑选出了三位被大家一致公认的猛将呢。

他们究竟是因为什么样的事情,所以才会这般受到众人的推崇呢?

力拔山兮气盖世

在那风云激荡的楚汉相争时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叫项羽,他在中原大地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逐鹿之战。虽说最终项羽是输给了刘邦,没能夺得天下的统治权,可这输的原因主要在于谋略方面。要知道,论及武力的话,项羽可绝对不逊色呢,他在武力上并没有输给刘邦,只是在排兵布阵、运筹帷幄等谋略运用上稍逊一筹,才导致了最后的失败结局。

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代,有这么一位堪称战神般的人物存在。他的实力极其强悍,在当时可以说是无人能够与之匹敌的。要知道,想把他打败乃至杀掉,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了他自己之外,就再没有谁能够做到这一点啦。

项羽无疑是公认的猛将,提起他,那可真是无人会去质疑这位被称作“西楚霸王”的实力呢。在众多的历史人物当中,就猛将这个层面来说,项羽的地位那是相当稳固的,大家都一致认可他的勇猛,“西楚霸王”这一称号所代表的强大实力,那是实实在在摆在那儿的,根本不存在有人对其产生怀疑的情况。

大家知道吗,项羽和楚国的大将项燕可是同宗呢。他们项氏这一族啊,世世代代都担任着楚国的将领。就算后来楚国已经灭亡了,但是在他们心里,始终都保留着一种特别的情感。一方面呢,有着身为曾经楚将的那种深深的自豪感,毕竟家族多年来肩负着守护楚国的重任,那是一份无上的荣耀;可另一方面呢,又有着因为楚国灭亡而产生的屈辱感,曾经辉煌的楚国没了,对于一直以楚将身份为荣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他们内心有着两种复杂交织的感受。一方面,他们深感自豪,那是因为他们的长辈,在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时,始终坚守对楚国的忠诚,一直英勇无畏地战斗着,直至战斗到了最后一刻,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着实可歌可泣。而另一方面呢,他们又满是屈辱之感,这是由于他们的前辈尽管也曾奋力抗争过,可终究还是没能成功阻止楚国走向灭亡的命运,这无疑是一件让人痛心且深感遗憾的事情。

楚国灭亡这件事其实并不能怪项燕他们,不过呢,项燕作为楚国的将领,他经历了失败,而这失败也被人们给记着了。后来项羽呢,心里一直想着要为家中的几位长辈报仇雪恨呐,于是乎,他就毅然决然地向秦国发起了挑战,由此便爆发了那场极为著名的战役——“巨鹿之战”。

在巨鹿之战那个历史时刻,项羽所率领的主力部队仅仅只有八千名来自江东的子弟兵哦。可再看看他们面对的敌人呢,那可是有着数十万之众的秦军。而且,敌军的将领也不简单,是秦将王翦的后人呢,来头可不小哦。

想当年啊,那项燕可是在和王翦的对战中吃了败仗。时光流转,世事难料,如今呢,项燕的后人居然率领着军队,又和王翦的后人对上了。你瞧,这可不就像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一样嘛,真算得上是一场充满了宿命感的战斗。

您瞧,当时的情况是双方兵力差距特别大,项羽这边明显在人数上不占优势呢。可有意思的是,项羽带领的那些士兵,那可都是硬骨头,没一个是胆小怕事的主儿。他们干了件特别决绝的事儿,把来时乘坐的船全都给砸沉到水里去了,而且连吃饭用的锅也都给砸得漏了底儿。为啥要这么干呢?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些东西往后都用不上啦。摆在他们面前的就两条路,要么就是战死沙场,要么就得拼出个更好的局面来,反正没有退缩的余地喽。

下面要讲的就是成语“破釜沉舟”的来历啦。要知道,在古代打仗的时候,兵力的多寡确实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呢。一般人可能会觉得,那肯定是人多的一方获胜的几率就大。但实际上呢,并不是说谁的人数多就一定能打赢仗哦。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人的潜力那可是大得很,简直可以说是无限的呢。就像“破釜沉舟”这个故事所展现出来的情况一样哦。

你看啊,生活中有那么一种人,平日里连一只小小的蚂蚁都不忍心去杀害,心地那叫一个善良温和。可就是这样的人呢,要是被逼到了绝境,被逼得实在没办法了,也有可能会做出极端的事儿,甚至会动手杀人呢。再看看那些久经沙场的士兵们,他们可和普通人不太一样哦。他们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斗,在战场上那是摸爬滚打过来的。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次出战,那都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都是向着死亡去拼搏,却又怀揣着生的希望。所以啊,面对敌人挥舞过来的刀剑,他们压根儿就不会害怕,那气势,那胆量,可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哟。

像这种双方兵力相差极为悬殊的战斗,那可是相当罕见的,往往几百年的时间里能出现一场就已经很不容易啦。可项羽呢,他一个人就实实在在地打出了这样的两场战斗,着实令人惊叹呢。

前面提到过的“巨鹿之战”,这便是第一场战役啦。而后续还有一场战役,那就是“彭城之战”,它属于第二场哦。

楚汉争霸时期有一场著名的战役叫彭城之战。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项羽出兵去讨伐齐国了,而刘邦呢,瞅准了这个时机,出其不意地对项羽的都城彭城发起了偷袭行动。

在那个时候,刘邦这边可是掌握着诸侯联军呢,数量多达五十六万之众哦。再看项羽那边呢,他把主力部队留在了正面战场上,然后自己仅仅带着三万人马,就匆匆忙忙地往彭城赶回去救援啦。

按常理来讲,这出兵的仅有三万人,可他们面对的却是多达近六十万人的联军呢,从双方兵力对比来看,这三万人想要取得胜利,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然而呢,项羽可真是厉害,他又一次缔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只见他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地冲在最前面,带领着这三万人的队伍朝着联军猛冲过去。而那人数众多的联军呢,在项羽这般勇猛的冲击下,居然根本没办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来,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项羽他们如猛虎般冲杀过来啦。

最终的情况是,刘邦所率领的联军遭遇了惨败,被彻底击溃了。刘邦原本是想着要杀掉项羽的,可结果呢,不但这个目的没有达成,反倒让自己这边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足足有十万多士兵为此丢掉了性命呢。

大家知道吗?有这样一场战役特别经典,都足以载入史册啦。这一战里,项羽相当勇猛,他仅仅带着三万人马,就一下子杀了对方十万人呢,而且还把对方多达六十万人的军队给击溃了,厉害吧!再说说最后的垓下之战哦,那时候项羽可是被刘邦的军队重重包围起来了,形势看着特别严峻。不过呢,项羽就是项羽,即便处于这样的困境,他还是凭借着自身的勇猛和果敢,成功地从那包围圈里冲了出来呢。

话说项羽在突围的时候,那可真是勇猛无比,一路杀将过去,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就丧生在他的手下了。那些普通的士兵呢,面对项羽的时候,那真的是毫无还手的能力,完全不是他的对手呢。要知道,项羽可是有可能单手就举起大鼎的厉害人物哦,就他这本事,在战场上自然是势不可挡啦。

话说在古时候啊,有个大力士名叫秦武王。那秦武王呢,力气可大啦,对自己的力气那也是相当有自信。有一回,他去举鼎,这鼎可不是一般的重物哦,那可是相当沉重的。秦武王鼓足了全身的劲儿去举它,想着凭借自己的神力定能稳稳举起。可谁能想到呢,尽管他使出了浑身解数,把全身的力气都用出来了,终究还是没能拿稳那大鼎。结果呢,这鼎就直直地砸了下来,最后竟然把秦武王自己给砸死了,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啊。

话说项羽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事失利后,一路逃到了乌江边。彼时的他,心中满是凄凉与绝望。他想着自己曾经率领着千军万马,是何等的威风,可如今却落得这般狼狈的下场。而且,他觉得自己这样灰头土脸地回到江东,实在是没有颜面去面对那些一直以来对他寄予厚望的江东父老啊。在这种极度的羞愧与无奈之下,项羽最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拔剑自刎,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却又充满遗憾的一生。

不破匈奴不成家

项羽和刘邦之间展开的一系列争斗,其实都属于内战范畴。他们你来我往、相互攻伐,可不管怎么折腾,都是在自己民族内部进行的纷争呢。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真正称得上是勇猛无比的将领,那应该是把目光投向外部,致力于去消灭那些侵扰我们的异族势力,去抵御外侮、保家卫国,那才是更能彰显英雄气概、展现非凡勇猛的作为呢。

在刘邦与项羽进行激烈战争的那个时期,北方的匈奴瞅准了这个时机,趁机不断地发展壮大自身呢。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匈奴逐渐发展起来,最后成为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十分强大的势力。

刘邦一开始其实是不想和他们起冲突、闹矛盾的。可谁能想到呢,他手下的大将韩王信居然做出了叛逃的举动,而且还直接逃到匈奴那边去了。这下子,情况就变得很被动啦,刘邦没办法,迫于这种形势,只能选择和匈奴开战了呢。

虽说已经开战了,可这能不能取得胜利那还得另当别论呢。要知道,在没了张良和韩信从旁协助之后,刘邦身上原本存在的那些毛病就全都暴露出来了。这不,没过多久的工夫,刘邦就着了敌人的道儿,被人家给围困在山头上啦。

在那样一番波折的情境下,刘邦身处困境,被单于所困。而最终呢,他想出了一个法子,那就是掏钱去贿赂单于的妃子。也正是靠着这一手段,刘邦才极为侥幸地从被困的局面里逃脱了出来,得以脱身呐。

在那之后的许多年时间里,汉朝面对匈奴一直都不敢轻易挑起战事呢。没办法,匈奴势力强大,汉朝考虑到自身的诸多情况,觉得没有十足的把握去和匈奴真刀真枪地打起来。所以呢,就只能选择通过和亲这种方式来尽力维持双方之间的和平局面啦,希望能借此让边境少一些战乱,百姓能过得相对安稳一些。

一直到汉武帝即位之前,情况都是如此。实际上呢,早在汉武帝还身为太子的时候,汉朝就已然呈现出了要有所行动的态势,不过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哦。

汉武帝正式登上皇位以后,便着手安排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一项就是派遣张骞前往西域。这张骞肩负使命,踏上了那充满未知的西行之路。在此之后,汉武帝又做出了军事上的重要部署,他派出了大将军卫青以及小将霍去病。卫青作战经验丰富,指挥能力卓越;霍去病虽然年轻,但也是英勇无畏、胆识过人。他们二人率领着大汉的军队,开启了对匈奴的进攻征程,就此拉开了与匈奴激烈对抗的大幕。

霍去病这位将领,真的是十分可惜啊,他年纪轻轻就离世了。要知道,他仅仅才活了二十四岁,而且还是在前线的时候就不幸去世了。不过呢,即便他的人生如此短暂,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在众人心中的地位。他可是被大家公认的一员猛将呢,其勇猛善战的形象一直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脑海里。

话说在他十八岁那年,第一次踏上了战场。当时,他的舅舅卫青给他安排了一个任务,就是带着八百轻骑去抓几个“舌头”,也就是抓几个俘虏回来好了解敌军的情况。可谁能想到呢,这霍去病胆子可大了,他没按常规的做法去执行这个任务,而是直接就朝着敌军的大营奔过去了。您猜怎么着?他这一去,居然把匈奴的大营给一锅端了,不仅如此,还顺带着抓到了匈奴那边好几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呢,这可真是不得了。

在那之后的日子当中,霍去病可谓是势不可挡,在战场上那叫一个勇猛无比。面对嚣张跋扈的匈奴人,他连连出击,每一次战斗都打得匈奴人毫无招架之力,只能节节败退,根本就不敢还手啊。就这样,霍去病彻彻底底地变成了匈奴人心目中最为惧怕的噩梦,只要一听到他的名字,匈奴人恐怕都要吓得瑟瑟发抖呢。

话说霍去病带兵打仗那可真是厉害,作战风格常常是神出鬼没的,让敌人琢磨不透。有一回啊,单于的妻子带着孩子正准备回娘家呢,结果在路上不巧就和深入到敌人后方的霍去病给碰上了。霍去病那也是当机立断,一下子就把单于的这一家子人全都给带走了。

在霍去病全力以赴的征战之下,匈奴人被打得心惊胆战。那时候的情况是,一部分匈奴人选择了向大汉投降,心甘情愿地对大汉俯首称臣,从此归附于大汉的统治之下。而另外还有一部分匈奴人呢,被霍去病的军威吓得不行,赶忙开始朝着北方狼狈逃窜,心里头对西域那是充满了畏惧,再也不敢轻易踏入西域这片土地啦。

在此之后,那条连通大汉与西方的丝绸之路便正式开启了它的历史征程。要知道,这条丝绸之路的开通,可是给大汉带来了极为显著的影响呢。它就像是一条纽带,将大汉与遥远的西方紧密相连,使得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更加便捷频繁。各种商品沿着这条道路川流不息,有大汉的丝绸、茶叶等特产不断运往西方,同时西方的诸多奇珍异宝以及特色物品也纷纷流入大汉。在这样频繁的贸易交流推动下,大汉的经济就如同装上了加速器一般,发展的速度变得更快了,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然而,那位成功将匈奴赶走的大功臣霍去病,最终却因病在军营之中离世了。

十八铁骑入长安

有前两位猛将,那名气可是相当高,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可与之相比呢,这第三位猛将的人气就明显低了不少。好多人都不太知道他呢,不过话说回来,即便知道他的人不多,但他的实力那可不容小觑,是真的很猛哦。

在唐朝灭亡之后的历史阶段里,陆续出现了五个规模相对较小的朝代。这其中有一个朝代,在后世被称作后唐。后唐的建立者是李存瑁,而我们接下来要说的第三位猛将呢,正是李存瑁的兄弟,名叫李存孝。

虽说被称作兄弟,可实际上李存孝并非李家的亲生之人。想当初,李克用外出打猎的时候,在一个山村里偶然瞧见了李存孝,就那么一眼,李克用便看中了这个小孩子呢。

在他看来,那时的李存孝尽管年纪尚幼,可其身上却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质,仿佛潜藏着无限的潜力。他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笃定地认为这个孩子日后必定能够发展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基于这样的判断,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将李存孝收为自己的养子,从此让其在自己的庇护与教导下成长。

果然啊,李存孝在长大成人之后,那可真的是成为了当时无人能敌的一员猛将呢。李克用凭借着李存孝的勇猛善战,成功夺取了最为广大的一块地盘。而这块地盘的获得呢,意义可不小,它为后来李存瑁能够称帝可是打下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呢。

李克用对李存孝极为信任,可这在李存孝眼里,还真算不上什么好事呢。李存孝反倒更希望李克用能把他当作养子来对待。

李存孝这个人实在是太耀眼啦,在当时那可是相当突出的存在。并且呢,他还特别深得李克用的信赖,李克用对他那可真是十分看重呢。就因为这样的情况,李克用的那些亲儿子们心里就开始犯嘀咕啦,特别担心自己的父亲最后会把那个极为重要的大位传给李存孝这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外人的家伙。

在那个时候,李克用的好几个儿子竟然联合到了一块儿。他们干了件什么事儿呢?就是去编造各种不实的说法来污蔑李存孝。李存孝本来好好的,可经不住他们这样不停地抹黑、诋毁,最后被逼得实在没办法了,干脆就造了反啦。

有这么一个人,他这一生在战场上可以说是战绩辉煌,从来就没有打过败仗呢。然而,当他面对要带兵去平定叛乱的李克用的时候,情况却发生了转变。这个人就是李存孝,在那样的情境下,他最终做出了投降的选择。可让人惋惜的是,他这样一位曾经战功赫赫的人,后来却落得了个被车裂的悲惨结局。

大家都知道项羽、霍去病、李存孝这三个人,他们在历史上那可都是公认的猛将呢。项羽力能扛鼎,在楚汉相争的舞台上那是相当厉害的角色,可最后却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霍去病更是年少成名,率领着汉军在抗击匈奴的战场上纵横驰骋,战功赫赫,可惜,年纪轻轻就去世了;还有李存孝,那也是武艺高强,勇猛无比,在当时的战场上威名远扬,然而最终也没能有个好的归宿。总之呢,这三位猛将都没能善终。

你看呐,有那么几位猛将,他们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其中一位呢,是自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还有一位,正值英年却早早离世了;另外一位更是凄惨,落得个车裂而亡的下场。要知道啊,对于这些在战场上勇猛无比的将领而言,这世间几乎就没有人能够置他们于死地。他们的生死,仿佛只有那高高在上的上天,还有他们自己,才能够去决定呢。

只有达成了这样的要求或者做到了这样的程度,才能够被称作是货真价实的“猛将”。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