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先生曾说:
“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内心是道家。”
尤其人到中年,历经世事浮沉,方知庄子的智慧,恰似一汪清泉,能洗去岁月的尘埃,让人在沧桑中寻得内心的从容。
《庄子》一书,看似荒诞奇崛,实则藏着最通透的人生哲学。
那些关于逍遥、齐物、心斋的妙论,不是避世的消极,而是历经世事之后的豁然开朗,是阅尽繁华后的返璞归真。

01
至人无己:
在枷锁中,给自己开一扇天窗
庄子说: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所谓“无己”,并非否定自我,而是不被执念所困,不被外界的标准束缚。
中年以后,我们常常被各种身份所累:是职场上的管理者,是家庭中的顶梁柱,是社会眼中的“成功人士”。
这些标签如同无形的枷锁,让我们不敢停下脚步,不敢露出软弱。
但庄子笔下的大鹏,展翅九万里,看似自由,却仍需借助风力;
蝉与小鸠,翱翔于蓬蒿之间,却也能自得其乐。
真正的自由,是内心的自在。
作家汪曾祺中年时被下放到农场劳动,却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他观察昆虫草木,记录人间烟火,在琐碎中寻得内心的宁静。
他说:
“人总要有点爱好,才能把日子过成诗。”
放下对身份的执着,不被“应该”所困,才能在世俗的枷锁中,给自己开一扇天窗,让心灵得以自由呼吸。

02
齐物论: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的“齐物论”,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平等观。
他认为,万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生死、贫富、美丑,不过是世人的分别心所致。
人到中年,见过了太多的是非对错,经历了太多的成败得失,更容易陷入执念:执着于自己的观点,执着于事物的结果。
但庄子告诉我们: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就像那棵被视为“无用”的樗树,因为无用,反而能终其天年;
那只被养在庙堂的神龟,看似尊贵,却失去了自由。
作家麦家中年时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作品不被认可,生活陷入困境。
但他从庄子的“齐物论”中获得启示,明白人生的起伏不过是自然规律,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静。
他说: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学会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万物,不执着于一时的得失,才能在中年的风雨中,保持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03
心斋坐忘: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庄子提出的“心斋”“坐忘”,是一种修心的境界。
“心斋”即虚静其心,“坐忘”即遗忘形体与智慧,达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
中年以后,我们的内心被太多的欲望和杂念填满:想要更多的财富,更高的地位,更好的生活。
这些欲望如同沉重的包袱,让我们身心俱疲。
但庄子说: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一个空明的心灵,才能容纳万物的美好。
就像那面镜子,只有保持洁净,才能清晰地映照世界。
画家吴冠中中年时致力于艺术创作,他远离喧嚣,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他说:
“艺术是心灵的镜子,只有内心纯净,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好作品。”
学会给心灵做减法,放下多余的欲望和杂念,让内心回归虚静,才能在中年的岁月里,遇见生命的美好与吉祥。

04
庖丁解牛: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以无厚入有间”,意味着顺应自然规律,避开矛盾冲突。
中年以后,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若一味蛮干,只会碰得头破血流。
而像庖丁一样,洞察事物的本质,顺应规律,才能游刃有余。
企业家稻盛和夫中年时接手濒临破产的日航,他没有采取强硬的改革措施,而是从企业文化入手,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他说:
“做事要顺应自然,不要勉强,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年的道路上,学会顺应规律,不强求,不蛮干,才能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05
庄周梦蝶: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庄周梦蝶”的故事,充满了哲学的思辨,它让我们思考现实与虚幻的界限,思考生命的本质。
人到中年,常常会陷入对生命的困惑:我们所追求的一切,究竟是真实的,还是如同梦境一般虚幻?
但庄子并非让我们沉迷于虚幻,而是让我们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看待人生。
就像那只蝴蝶,轻盈自在,不受世俗的束缚。
诗人陶渊明中年时厌倦了官场的虚伪,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他在诗中写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他从庄子的“庄周梦蝶”中领悟到,人生不过是一场梦,重要的是在梦中保持内心的真实与自由。

06
虚舟理论:
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庄子的“虚舟理论”,说的是一个人若能像空船一样,没有执念,没有自我,就能在人生的大海中自由遨游。
中年以后,我们常常被“自我”所困:在意别人的看法,计较自己的得失,害怕失去现有的一切。
但庄子告诉我们,
“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当我们放下“自我”的执念,像空船一样虚静,就能从容面对人生的风雨。
学者南怀瑾中年时历经磨难,却始终保持着豁达的心态。
他说:
“人生就像一条船,要懂得轻装上阵,才能走得更远。”
写在最后
《庄子》的智慧,是一种历经世事之后的豁达,是一种看透繁华之后的淡然。
人到中年,我们不再追求外在的浮华,而是更注重内心的充实与宁静。
庄子教会我们:在枷锁中寻找自由,在纷扰中保持平静,在执着中学会放下,在虚幻中坚守真实。
这些智慧,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我们中年以后的人生道路。
愿我们都能在《庄子》的智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高级活法,在岁月的沉淀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The End -
作者-庸子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