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豁免关税了?
是的,部分商品确实被明确豁免。
当地时间11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9903.01.32豁免条目,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免除对等关税(注:豁免近期对等关税,并不豁免之前关税和此前20%芬太尼关税)。此次豁免涵盖这些品类商品的全部价值,而非仅限美国价值部分。
根据多个口径的测算,此次豁免品类占美国进口商品额约3700-4000亿美元。其中,中国部分被豁免约1000亿美元,大约占中国出口至美国总额约20%。力度相当可观,相当于给现有关税水平直接打了7-8折的折扣。
02
可以乐观吗?
交易短期的“暂时缓和”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保持乐观的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虽然很多媒体认为这是“赢”的开始,标志着政策转向,认为特朗普政府开始熬不住了开始大幅缓和。民间此前也流传着多个版本的变相贸易操作方式,有多种"下有对策"的说法——包括转移到其他10%关税地区、出口报价降低、进口商灵活操作、主动贬值,甚至利用大飞来抵消官方对等关税的影响。但实际匡算下来,这些方式的边际影响有限,能减轻二成重负已经很不错了。
豁免的原因很简单,美国对这些豁免品类有进口“刚需”,国内暂时生产不了也找不到替代,一下加高至145%对等关税会带来直接的美国消费者“受损”。其实在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抛出“对等关税”的时候,美国白宫网站发布的情况说明稿中写道——部分商品将豁免适用“对等关税”,包括钢铝制品、汽车及零部件、铜制品、药品、半导体及木材制品、黄金和美国国内无法获取的能源和其他某些矿物。
因此,这种缓和逻辑能否扩散至其他品类值得怀疑。甚至这些已豁免品类,未来也可能通过Section 232来加少量关税。譬如4月13日晚间就有消息,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电子产品将纳入即将出台的行业关税,并将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实施。制药行业关税将在下个月或两个月内出台。
03
主旋律是什么?
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的关税上升看起来像是断点时刻,第二任更像是在发“兽性”。最近社交媒体上时常把对等关税归咎于特朗普个人特质,比如芒格看穿他“虚荣”、“过度自夸”,比如他房地产商霸凌式谈判风格。
但事实上,主旋律仍然是美国强硬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抬头、中美脱钩:
从历史来看,近100年来,自由贸易、降低关税始终是美国经济的主旋律。美国在著名的“大缓和期”(高增长,低通胀,高就业)中,过得很舒适。同时,中国源源不断地为美国制造商品,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买啥啥贵,卖啥啥便宜”。
自奥巴马时期以来,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情绪和中美对抗情绪成为主旋律。
美国觉得“维持现有秩序”不是划算买卖的思想,不大可能有反转。
在这样的主旋律中,特朗普加剧了短期的极端情形,可能有过激的“纠偏”,但主要路径仍是往这方向持续偏移。
虽然有人会觉得美国人的梦想是当"工人"、制造业回归是极不明智的事情。印钱买中国的便宜商品?这么好的交易不做,似乎更不明智。但在巨大的贸易互惠好处面前,美国受损群体的工资下降、失业问题和收入不平等问题十分突出,而且这些人是特朗普的基本盘,必须通过加关税来解决这些问题。特朗普基本盘中牵涉的多数派利益问题,决定了这场关税战没有回头路。
4月初,囧叔Jon Stewart在节目中提到“我们一直在责怪世界上的所有人受益于二战后我们设计和治理的世界。我们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永远如此!我们不是世界的受害者。如果我们国家存在不平等,那是我们的错。这不是供应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不是公平贸易的问题。这是投资和分配的问题。这他妈都是我们的错。”*

但可惜的是,囧叔这样的调调,并不是现在的主旋律,也不是特朗普的基本盘。
所以,暂时保持谨慎。
还是谨慎乐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