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青梅侃史
编辑|青梅侃史
前言永乐宫“三清殿”所藏《朝元图》,内容之多,技法之精湛,堪称中国壁画之巅峰,堪称“元朝”美术之楷模,其浓墨重彩的色调,流畅的笔触,无不令人神往。
《朝元图》的画幅很大,布局很广,画面也很壮观。这幅画的核心是八位皇帝和皇后,四周是286位金童玉女和文官武将,描述了诸天万灵崇拜的情景。
《朝元图》中,画家们用高超的技巧,将神灵们的姿态、神态都刻画的淋漓尽致,画中的神灵们或聆听,或思考,或凝望,气势恢宏。
一、色彩《朝元图》中所使用的颜色,多是从“五色”中提取出来的。画家根据“五色观”,添加绿色、棕色等过渡颜色,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冷淡和一种温暖的色彩。
在人物的刻画方面,画家针对人物的不同性别、性格特征、气质以及不同的职位,在人物的服装、肤色上采用了不同的色彩,并使用了白色来调和、平衡整个色调。
在颜料的技术应用方面,画家们基本上采用了“积色体”的技术,并辅之以勾、填等手段,使得颜料和油墨相互冲突,而倾向于平涂,而很少使用分染。永乐宫中的壁画以蓝绿色为主,最常见的是石绿。
青绿之所以被广泛运用,一是为了调和画面中的总体颜色,二是为了烘托出红色的色调。根据作者的研究,这幅《朝元图》中的许多人,身上的衣服都是以朱砂色为衬托,或者是以青色为衬托,给人一种浓烈的感觉。
而水彩和金色的运用,更是为整个画卷增添了一种华丽的感觉,又为画卷增添了一种点缀的效果。以金饰装饰绘画中的主体服装,可以显示出画家的高贵地位。
永乐宫中的绘画,其用色思想是从中国“五色观”发展而来的。“五色观”的产生既受《周易》的影响,也受其它中国传统的哲理思想的影响。在中国,“五色”是指青红白黑黄这五种色彩,在古代被认为是主要的色彩。
《朝元图》是以传统的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为基础,辅以其它颜色,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颜色。
《朝元图》中人物服饰装饰丰富,且多彩多姿,加上画家将不同性别和地位的人物按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使其颜色的配比更加丰富多样,显示出艺术家的精湛技艺。
为衬托她美丽的身姿,在作品中,她的皮肤都是白色的;而男像的色彩较深,多采用赭色等深沉的色彩,以表现出孔武刚毅、沉着冷静的男子形象。此外,不同身份、地位、气质的仙人所穿的服饰及饰品也各有不同。
这些神灵的服饰都是以“五色”为主要色调,五种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再加上黄金的点缀,让这些神灵看起来既华丽,又雍容华贵。
尽管《朝元图》色彩丰富而又浓密,但是从“黑”与“灰”的联系上,可以看出《朝元图》中很少有纯粹色彩的运用,以“灰”为主要色彩。
《朝元图》是在蒙古族创建的元代所作,由于蒙古族尊崇、喜欢白,所以在画面上使用了很多的白,尤其是在衣领、衣袖等处。而在这幅作品中,也运用了一些黑线来装饰角色的长发,让整个作品的气氛变得严肃而安详。
在使用冷暖色调方面,不同纯度的石青色、石绿色占据了人物服装的很大一部分,让整个画面的色彩呈现出一种冰冷的感觉,而朱砂、石黄等暖色则点缀其间,对冷暖色调产生了一种中和的效果。
而在《朝元图》的底面上,也有许多虚幻缥缈的云朵图案被运用于画中,以达到对冷、热色彩的调和。
《朝元图》是一幅以“积色体”和“勾填法”为主的素描手法。在绘画过程中,画家们通常会将线条勾勒出来,然后沿着线条的位置用颜料填满,这样就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也不会留下任何的线条。
衣服上的花纹并不明显,只有光晕的效果,显示出了它们的深浅。作者从《朝元图》色彩的解析和色彩的剥离中,发现在绘画中青石部分,青石部分所使用的基色,除了不同浓淡的青草绿之外,也存在着一种反差较大的红。
用红作底色能突出青色的深沉感觉,与青色作底色在颜色上不同。画像上的装饰物大多采用了水洗、金漆等工艺,以提高群仙的尊贵气派。
《朝元图》运用了许多珍稀的矿彩,如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等。矿石颜料一般都是用玉石打磨而成,它的质地比草木要坚硬得多,而且色彩鲜艳,不易褪色,所以《朝元图》才能在近七百年的时间里,依旧光彩夺目。
此外,《朝元图》还运用了大量的草木颜色,如藤黄、胭脂等,以达到协调总体颜色的目的。尽管许多色彩无法被观众直观地观察到,但却像“幕后英雄”一样,为《朝元图》增添了光彩,使其历经数百年依然绚烂夺目。
《朝元图》中的“水彩”手法,多用于服装、发饰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性效果。配合着“五色”的古朴色彩,让整幅壁画显得沉稳、厚重、古朴、隽永。
《朝元图》虽然是以金为底色,但其华美而不艳,典雅而不艳,显示出所绘诸仙的尊贵与富贵。
二、线条《朝元图》中的画线,既有唐朝铁线写生的特点,又有吴道子“兰叶写生”的写生手法。兰叶描具有“莼菜条”般的线形,用笔时注重波动和变幻,线条自然、饱满、圆润,一气而成,有一种“飘飘欲仙,满墙随风而舞”的感觉。
《朝元图》中的线条从起笔、运笔到收笔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实起实收,第二种就是虚起实收,第三种是实起虚收,第四种是虚起虚收。
《朝元图》中人物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人物体型的尺寸与粗细来把握:主要人物与重要人物为大,而其它人物则为小;
在描写主体形象时,作者采用了更为松散的手法,同时将周边形象安排得更为紧密,强调了主体形象的重要性。
《朝元图》中的画幅很大,很多画线都有几丈之高,所以,画线之间存在着连贯的迹象。画家在绘画时,其所使用的笔尖末端连接着一条延长的笔杆,不然就不能画出这么长的一条线。
《朝元图》中的线是对唐朝铁线的传承和结合。《朝元图》起源于吴道子所著的《五圣朝元图》,在画中的线、画的密度、画的粗细等方面都深受吴道子的深刻影响。
吴道子的笔法有“吴带当风”之名,其笔法为“莼菜条”,笔法优美修长,但并不柔弱,画出的衣服图案有一种在空中飞舞的感觉。
画中墨色极重,并用其勾勒轮廓,以突出线条的主导作用;薄施淡彩,以线为主,以色为辅。以线为依托,这就是吴家样“焦墨淡彩”的特征。
《朝元图》在绘画中,对线的使用和对人的刻画都是非常精巧的。在刻画男子脸部时,其线条的疏密关系十分明确,五官的“疏”字,头发、饰物的“密”字,这样的用线手法,使人物脸部的主要特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应当指出,在这幅作品中,对于男人脸庞上的头发的描绘更有特色。从整体上看,每一位男性的胡须都有着不同的外形轮廓,根根胡须组成了一个整体的“形”。
而且,这些头发并不交叉,也不互相覆盖,毛发的走向以面部为核心,向四面八方扩散,令人有一种轻微的失重感。
而在女子形象的描绘上,画家则较注意表现出柔和的美感,所描绘的女子形象雍容典雅,身体丰腴而不粗壮。
为凸显女子的柔弱之美,画家在刻画女子脸部时,不像在男子脸上那样多采多姿。其脸部的总体描绘比较松散,以眉眼纤细,双唇丰满,表情柔和沉静,表现出一种女子的端庄贵气与典雅风度。
《朝元图》整体以线为主,墨色较重,但仔细观察,却能看出每一幅画中,都有一种粗细不一的纹路。
一是从总体上讲,在服装上,服装上的纹路越粗,脸部的纹路越细;色彩的改变体现在人的面孔上的色彩更浅,服装图案上的色彩更浓。而在一些细微之处,则是这些线条的厚度各不相同。
《朝元图》在线条运用上,既是对吴道子的“莼菜条”技法的继承与发展,又是根据服饰本身颜色,对服饰花纹上的油墨颜色进行适当的调节。
《朝元图》中的线条从起笔、运笔到收笔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实起实收,第二种就是虚起实收,第三种是实起虚收,第四种是虚起虚收。
画家在描绘服装图案时,使用的线都是连续的,而且很少有相交的地方。而在对头发的处理上,运用了“毛根出肉”的绘画手法,运用了“虚起虚收”的笔墨手法,来表现头发的轻盈之感。
运用“虚起虚收”的写生手法,就能让头发融入到空气中,使得头发与头发不相交。另外,用于描绘人物脸部的线和用于描绘衣服的线是不同的,因为人体脸部的复杂,所以使用的线也要更为细致。
远远看去,《朝元图》上的纹路虽然复杂,但并不凌乱,但仔细看去,《朝元图》上的纹路,都是千变万化的,并不死板。也就是这种对线的运用,使《朝元图》呈现出一幅雄伟壮丽的画卷。
结语《朝元图》的笔画,笔画内敛而刚劲,就像是迎风招展的杨柳,一丝不苟,一气呵成,覆盖了八百多平米的院墙。人影的衣服在空中翩翩起舞,仿佛在墙壁上随风而动,画家将自己的笔触表现得淋漓尽致。
《朝元图》是在“五色观”的基础上,以“五色”为主要元素,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使整个绘画显得古朴、沉稳、大气。再加上水彩、彩绘等工艺的应用,加上珍稀矿石色的应用,更是让这幅画显得华丽,光彩夺目。
《朝元图》中的人物形象较多,衣饰繁复,装饰繁复,对色彩、线的运用要求较高,因此,对《朝元图》中的色线问题进行探讨,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