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王朝为什么不定都山东?地理地形决定了山东的战备省定位

峻辉看国际 2023-07-02 17:56:00

“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在古人的视角中,黄河和古济水之间,从河南荥阳一路延伸到济南的地区,都归属于兖州,而从泰山一直到大海之间的土地,则归属于青州。青、兖两州的主体部分基本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九州有其二。按理说山东在古代的地位应该相当高才对,可诡异的是,细数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大一统王朝,竟没有一个将都城定在山东,就算将范围扩大到地方割据政权,也屈指可数,为何山东不能定都,究竟是哪里拖了后腿呢?

古九州,山东占青、兖二州

山东最拖后腿的地方,无疑是地形。

山东地形图

从地图上看,山东的地形其实非常丰富,要平原有胶莱平原、鲁西北平原、鲁东南平原,要山有泰山、蒙山、崂山、鲁山、沂山、徂徕山,要丘陵有鲁中南山地丘陵和胶东丘陵,平原占65%,丘陵15%,山地15%,“配比”看起来相当均衡,但当这些山地、丘陵排列组合后,出问题了。

在古代,如果要定都,就地形而言,一般最看重两点,一个是防御力高,最好是“四面险塞”,像铁桶般坚固,一个是经济发达,最好能“富可敌国”,足够以一隅抗天下。这样的话,一旦出现叛乱,首都可以一边依靠四面地形阻击来犯之敌,一边维持日常经济运转,不至于因为被包围而造成内乱,这两方面条件最好的,无疑是关中。

四塞之地的关中

关中险塞,沃野千里,四面受敌也能应对自如,而山东则有些尴尬。

一方面,山东看起来似乎也有一块较为“封闭”的腹地,那就是胶东和鲁北一带,它东面是黄海,北面是渤海,南面是鲁中山区,西北有古济水和黄河阻隔,勉强可以称得上是安全。而且,里面还有两块不小的平原,胶莱平原和鲁北平原,面积堪比关中。

山东“腹地”

但这块看起来“封闭”的平原,实则四处漏风,其中最大的bug就是济水和黄河。以前黄河的地方是古济水,济水本就小,防御作用有限,即便换成黄河,水量大了不少,但离“天险”的称号实在差得远。黄河的水量只有长江的17分之一,到了下游,水量就更小了,夏天断流,冬天结冰,也基本起不到啥关键性的防御作用。所以这块“腹地”的西面实则是个从济南到渤海长达200公里的大缺口。

当年乐毅平推齐国,可不就是从河北杀进来,在济南附近济水河畔轻松击败齐国大军,一路平推到大海,差点把齐国灭国了,齐国从此一蹶不振。

乐毅攻齐

另一方面,这块“腹地”虽然有鲁北平原和胶莱平原,但因为离大海太近,在古代,它们的农业条件并不怎么样,特别是鲁北,其实是一块新冲出来的盐碱地,收成并不怎么样。要论富庶,还得是鲁西北和鲁西南。

就农业而言,鲁西北、鲁西南的平原面积比鲁北、胶莱广不少,地形也更加平坦,人多地多,产粮自然也多。就商业而言,鲁西北和鲁西南的交通非常便利,南是安徽,西是河南,北是河北,要大河有黄河、古济水,要运河有京杭大运河,要湖泊也有微山湖,虽然算不上“九省通衢”,但也能称得上是四通八达,商业非常繁荣,与外界的沟通也非常密切。

可不同于胶莱的“封闭”,德州、聊城在泰山的西北方,菏泽、济宁在鲁中丘陵的西南方,这些地方都是山东的外围,鲁中丘陵和黄河根本保护不到,这成了定都山东的死结,要定都就要保护外围区域,而保护外围区域就要打下华北平原,可既然打下了华北平原,那邺城和洛阳明显是更好的定都选择。

这种倾向在曹魏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曹操一开始依靠兖州发家,而军队的主力则是来自青州的“青州兵”,山东特色非常鲜明,但刚创立出一番局面,曹操就离开了兖州,将根据地迁到了豫州的许昌。后来,曹操击败了袁绍,又将根据地迁到了冀州的邺城。曹丕称帝后,又将首都定在了洛阳,从头到尾,曹操和曹丕都没有考虑过青、兖两州,曹操甚至一度选择当甩手掌柜,“割青、 徐二州委之于霸”,把青州交给臧霸管辖,青州地位之尴尬,从中可见一斑。

山东并不适合定都,但这绝不代表山东不重要,在古代,每个区块都有自己的“生态位”,有自己的“职责”。云贵川藏防守西南,新疆沟通中亚,山西、内蒙防备游牧民族。而山东的“生态位”,古人也有清晰的认知,那就是“天下之胜,势不在秦必在齐”。

中国地理位置最好的地方,不是关中秦地,就是山东齐地,之所以古人觉得齐地不如秦地,是因为同样是争夺天下,关中可以定都,可以打防守反击战,先防住了,再打出去,但如果想要发挥齐地的“势”,就必须主动出击,一鼓作气,打穿别人的防线,而不能一味防守。

山东的这种特点,其实也和地理有关,与其它北方省份不同,山东海多、水多、河流多,陆地可依靠鲁西的运河补充后勤,海战可依靠胶东的港口休整,攻取河北,易如反掌,攻入河南,也非难事。所以在古人眼中,战时,山东的职责就是“供给”,供给士兵,供给粮食,让“主公”能够打出去,而决不能让小朝廷止步于山东,坐等灭亡。

细数割据山东的小朝廷,如战国时的齐国、十六国的慕容南燕、段氏齐国和隋末徐元朗等,无一不是安于现状,以为山河险固,结果自取灭亡。估计也只有曹操,能够在战时将山东摆放在正确的生态位上,只征兵、征粮,将重心放在打出去上,先河北,后关中,再川蜀,得以争雄天下。而到了太平时,山东则成为了南北的交通要道,承担起了沟通南北,供给京师漕运和进行海外贸易的职责。

山东的“生态位”,哪怕到了近现代,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抗日战争时的90多万八路军中,有27万都是山东人,解放战争中,山东籍士兵合计有96万人,占当时军队总数的四分之一,与此同时,山东在粮食方面出的力,也一点不比其他省份少。淮海战役时,解放军一共筹措了9.6亿斤军粮,而其中有4.5亿斤都来自于山东,山东贡献之大,从中可见一斑。

“淮海战役是山东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处在“供给”的生态位上,并不光鲜,也没有古都的名头可供夸耀,但山东做出的贡献,在史书中,在人心里,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0 阅读:1

峻辉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