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天下的越王勾践剑竟然出土于楚国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东方子帛说历史 2025-02-10 11:44:28

1965年冬天,湖北省博物馆组织人员发掘望山一号楚墓。12月25日下午,发掘人员开始清理内棺,与墓中的千年人骨“亲密接触”。

墓中的人骨保存完好,并有少量的兵器和服饰器等文物。骨架的头部左侧有一件大型错金银铁带钩,上下均有玉瑗和玉环等。骨架的左侧有一把青铜宝剑(剑套在髹黑的漆木剑鞘里)和一个铜削,右侧置一件漆木弓和四件铜镞。经绘图、照相和文字记录后,发掘人员将这些文物取出,放到发掘工作的临时库房里保存。

第二天,当保管人员对出土文物进行进一步清洁时,意外地发现那把青铜宝剑真是精美异常。剑身较宽,中脊起棱,整个剑身的两面均满饰黑色的菱形花纹。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列鸟虫书铭文,共8个字,保存得非常完好。经测量,这把青铜剑全长55.6厘米,宽4.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

由于湖北地区当时尚未有比这把剑更精美的青铜剑出土,考古工地上立刻引起了轰动。考古队员们识读出了8个鸟虫书文字中的6个,为“越王XX自作用剑”。而越王的名字,当时并没有立刻辨认出来。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这把剑,队员们将这件铜剑的八字铭文进行临摹、拓片、拍照,将这些资料以及考古队对这把剑铭文的看法寄给了郭沫若、唐兰、于省吾、陈梦家等一批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最终确认这把剑上的铭文为“越王鸠浅自作用剑”。这位“鸠浅”,就是越王勾践。

剑身上铭刻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几个字,说明此剑是先秦越国国王勾践的佩剑,越王勾践是春秋末期的君主,而江陵望山1号墓是战国中期的墓,这自然就出现了许多疑问:如此高等级的剑怎么出现在楚国核心地区的墓葬当中呢?关于这个问题,学界众说纷纭。

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该剑是战利品,二是此剑是越王赠予给楚国的。第一:战利品说有一些学者曾认为越王勾践剑是楚灭越后的战利品,并将望山1号墓的墓主认作是在亡越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召滑。但是据望山1号墓出土竹简,该墓主名为召固,且墓主年代是在楚威王时期或楚怀王前期。楚灭越是在楚怀王二十二年。因此这把剑就不可能是在灭亡越国以后得到的。所以第一种战利品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第二:越王作为赠品赠予楚国的这种说法可信度更高一些。因为先秦有赠予佩剑的风尚,比如《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这里就记载了吴国的季札将自己的佩剑赠送给徐国君主的事情。而楚越两国的关系,在楚威王以前是相当融洽的,到了后来方才交恶。楚昭王所娶的,就是越王勾践的女儿。在这种关系之下,越国将国君佩剑赠送给亲家之国,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当吴国要灭了越国时,越王无计可施,召集主要大臣商议,商议结果是求救于楚国最好。而他的女儿,知道了一切后,主动请缨带着这一宝剑嫁到楚国,这样一来与楚国更加亲近也取得信任,而且献出宝剑更加隐蔽而且更有面子,所以宝剑就到了楚国了。

而江陵望山1号墓的墓主,应当是立了某种大功劳,因此楚王又将越王勾践剑赏赐给他,其死后将此宝剑陪葬入墓。

这种说法,更为可信一些。为什么千年不朽,第一是因为铸剑的材料异常的极品;第二,越国的铸剑技术绝不仅仅用精良可以形容的;第三,剑神上面加了一层锡,所以时间久了,是表层的锡先被氧化掉,而剑体本身得到了保护。第四,出土时,它是有剑鞘的,因此,又多了一层保护;第五,它是被葬在楚国贵族墓里,这个墓葬也起到了多层保护作用。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