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惠王VS乐毅:2300年前的离职大战,藏着多少职场潜规则?君子断交,不出恶声:名将教你与前老板相处的顶级智慧

李子霄 2025-02-10 19:39:15

跟前老板闹掰了之后,该如何评价前老板,又该如何与前老板相处呢?

是四处诋毁前老板,还是从此老死不相往来,或者跟对方和谐共处呢?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往往在共事结束、分别之后,彼此给对方的评价,更能体现人品和情商,也可以看出来一个人的段位,同时也能看出两人之前的情谊是真是假。

《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它为我们揭示了跟前老板相处的学问。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率领燕国大军攻打齐国。

乐毅还联合秦、魏、韩、赵四国,组建了五国联军。他们与齐闵王的军队在济水西岸展开大战,结果齐国军队大败。

随后,乐毅让秦、韩两国军队班师回朝,派魏国军队去攻打宋国,让赵国军队收复河间地区,而他自己则率领燕国军队一路长驱直入,直捣齐国都城临淄。

齐闵王在齐国不得人心,老百姓都不愿为他守城,临淄很快就被攻陷了,齐闵王只得带领少数人逃离齐国。

乐毅到齐国后,四处寻访那些远离朝野的贤才,对他们进行表彰,并封爵封职。

同时,乐毅还免去了齐国百姓的一些苛捐杂税,恢复了齐桓公在位时的一些旧制度。

乐毅这一系列举措,让齐国百姓十分欢迎燕军进入齐国,乐毅在齐国更是势如破竹。

乐毅在六个月内几乎灭掉齐国,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但仍有即墨和莒城两座小城坚守不降。

但是,好景不长,公元前278年,燕昭王去世,其子燕惠王继位。

燕惠王做太子时就与乐毅不和,又中了田单的反间计,下令派将领骑劫接替乐毅,并召乐毅回燕国述职。

临阵换将,本就是大忌,接着还让乐毅回国述职,两人本来就不太和睦,乐毅回去能又好果子吃吗?

两座小城打了好几年,久攻不下,乐毅这是要养寇自重,还是准备在齐国划地称王,这种事那可真说不好!

不得不说,田单的反间计确实很厉害,让燕国内部的矛盾爆发了。

乐毅见新老板燕惠王不喜欢自己,还收了自己的兵权,回燕国恐怕是前途未卜、生死难料,便干脆不回燕国了。他把军队交给骑劫后,转身前往赵国。

赵王深知乐毅的才能,欣然接纳了他,并封给他一块地盘作为食邑。

燕惠王见乐毅没回国,居然跑到了赵国,换了一个更大的平台,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了!

同时,燕惠王也担心留下后患,便派人指责乐毅:“乐将军,你与我有矛盾,难道就能抛弃燕军,投靠赵国吗?你这样做,对得起先王对你的情谊吗?”

明明是自己有错在先,却倒打一耙。燕惠王的段位可见一斑。

乐毅的回答尽显高情商,他说:“从前伍子胥的建议被吴王阖闾采纳,吴国势力得以迅速拓展;而继任的吴王夫差却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入皮囊,扔进江中。如今我既能免去自身灾祸,成就功业,又可以显示先王的英明,这是我的上策。自己遭受他人诋毁,还让先王跟着蒙羞受辱,这是我所忧心的。我听闻古代的君子与人断交,不会恶语相向;忠臣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也不会去败坏自己的名声。我乐毅虽不才,却也愿效仿古代君子。希望大王能理解我的心意。”

燕惠王见乐毅主动示好,且表明不会胡言乱语、诋毁他,也不会针对燕国,与燕国为敌,这一下心也放肚子里了。

燕惠王也觉得与乐毅交好很有必要,毕竟乐毅能力出众,把乐毅彻底得罪,无异于给自己树立大敌。

于是,燕惠王很识趣地封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让他继承乐毅在燕国的爵位。

而乐毅也并未与燕惠王交恶,还时常与燕国友好往来,最终在赵国离世。

这便是乐毅的高情商之处。

倘若与新老板不合,该怎么办呢?不妨转身离开。离开之后,其实也没有必要再诋毁前老板。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家三观不合,就没有必要在一起共事了,当然,也没有必要成为生死大敌。

同时,无论在谁面前说前老板的坏话,都于己不利,他人只会给你贴上负面标签。

是非曲直,自有公论。

正如乐毅所言:“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所以,高情商的人绝不会诋毁前领导、前老板。要么潇洒转身,不再联系;要么维持关系,和谐共处。

余路不同,不必强融,不必耿耿于怀,不必吐槽诋毁,各有各的因果,没有必要在徒增烦恼了。偶然被人提起,一笑了之即可。当然了,这是关系一般的情况。

如果关系特别好,那就另当别论。

你觉得是这样吗?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阅读更多专栏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

0 阅读:0

李子霄

简介:李子霄,畅销书《门道》作者,《资治通鉴》实践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