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在吴晗、郭沫若等人的坚持下,国家同意了他们发掘长陵的要求,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郭沫若一直认为在长陵里有《永乐大典》原本,而吴晗作为一个专门研究明史的学者,一心想要把十三陵都发掘个遍。 但因为之前没有发掘皇陵的经验,加上长陵实在太大,所以他们决定先找一个小一点的陵墓试手,比较来比较去,他们选择了规模小一点的定陵。 定陵是万历帝的陵墓,里面埋葬着他和他的两位皇后。 1956年,随着深掘工作的深入,在经过无数个寒冷的日夜后,一具楠木制成的巨大棺椁出现在众人眼前,人们知道:那是万历帝的棺椁。 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棺盖,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光彩夺目的珠宝,闪着萤光的金银玉器,珠宝之下是一床红地绣金的锦缎花被,织锦龙袍,简直就是一个巨大宝库,集中了大明王朝璀璨的物质文化艺术。 而万历帝就静静地躺在那当中,他的身上还有一件缂丝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龙袍,龙袍上有各种精美的刺绣,衮服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即便是最熟练的织匠,制作一件衮服也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件衮服也是目前为止,我国唯一能见到的缂丝衮服,非常的珍贵。 只可惜,在接触到空气的那一瞬间,那些包括龙袍在内的,原本光彩艳丽的刺绣珍品,就逐渐开始出现黑斑,原本鹅黄、淡青、绯红的色泽都变成了黑色,甚至还开始出现霉烂的现象。 一股腐烂发霉的气味扑鼻而来,考古人员一下子懵了,其中一人颤巍巍地伸出手,原本柔软的织锦僵硬得就像刺手的黑铁片,轻轻一碰,就碎了,哗啦啦地掉到地上......悲伤的情绪在众人心底弥漫。 定陵发掘后,鉴于它重现世人眼间后的惨状,上头下发了“停止对一切皇帝陵墓发掘”的文件,可吴晗、郭沫若等人还是不死心,一心想要继续发掘长陵。 吴晗认为,长陵的规模比定陵还要大,要是发掘,一定会比定陵还要壮观。 1965年,在吴晗的陪同下,周总理和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一起参观了定陵,从地宫出来后,阿尤布汗伸出拇指赞叹:“这个地下宫殿太伟大了,如此辉煌的建筑和气势,真了不起。” 听着国际友人的赞叹,总理也面露兴奋,吴晗见机会难得,向总理提出继续发掘长陵的请求。 不知是出于保护皇陵的想法,还是没有经费,总理没有同意吴晗的请求。 长陵也因此免除了被发掘的命运,避免了和定陵一样的厄运,这实在是一件幸事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