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波音很多年前开始执行外包战略后,就把越来越多的非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外包出去。 包括

波音很多年前开始执行外包战略后,就把越来越多的非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外包出去。 包括这次出事的舱门,是一家名为“Spirit AeroSystems” 航空结构制造商生产的。 按照《华尔街日报》的这个报道,意思是有问题的只是因为波音把这些零部件交给了不靠谱的外包商,有问题的是这些外包生产商,而不是波音制造本身没问题,波音自己生产的零部件还是靠谱的,言下之意就是美国高端制造业仍然可靠。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首先有一个问题就是,波音为什么要把越来越多零部件外包出去? 这里就得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 上世纪70年代,随着首架波音747投入市场,波音也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自1970年投入服务后,到空客A380投入服务之前,波音747保持全世界载客量最高飞机的纪录长达37年,这期间波音几乎垄断了全球民航市场,这也让波音成了印钞机,也使得波音获得了堪称美国亲儿子的待遇。 不过,1974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制造业就开始走向衰落。 这一方面是经济危机的爆发,让生产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绞尽脑汁,美国高昂的人工成本,迫使美国制造商走向全球化。 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家苏珊娜·伯格认为,“随着经济衰退和新型金融体系出现,资本要求公司关闭工厂、解雇员工,摆脱垂直整合的公司模式,因为资本只想投资于特定的盈利部分。因此,美国制造业开始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从上世纪80年代起,那些有竞争力的美国制造企业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解体。” 而这个过程里,波音作为美国制造业的掌上明珠,已经是最后进行生产外包化的企业。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制造业还处于巅峰时期,波音747整体仍然采取垂直化制造体系,外国供应商的制造比例非常低。 但是到777项目,这一数据升至30%;而到787项目,达到70%,波音自己只负责建造飞机约35%的部分以及最后的总装。 这种外包模式,本身也是全球化的结果,倒也不是什么太大问题,关键是你找的供应商靠不靠谱。 所以《华尔街日报》把这次波音事故,完全归咎于生产外包模式,是有点避重就轻的问题。 波音公司的外包企业里,有美国企业,也有意大利和日本企业,但需要注意,这次出事的舱门,是美国企业生产的。 航空结构制造商Spirit AeroSystems负责生产并安装这起事故中涉及的紧急逃生门配置。 而Spirit AeroSystems是位于堪萨斯州威奇托市,有一个机舱制造工厂。 所以绕来绕去,即使甩锅给生产外包模式,那也是美国制造业本身出问题。

评论列表

书同文车同轨
书同文车同轨 5
2024-01-16 08:04
这是给波音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