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3年,听说学校准备提拔沈从文为教授,每个月400块工资,刘文典勃然大怒,:

1943年,听说学校准备提拔沈从文为教授,每个月400块工资,刘文典勃然大怒,:“400块凭什么,要我4毛钱都不给他,他沈从文都能算是教授,我岂不就是太上教授?” 沈从文是民国时期的著名作家,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深受百姓的喜爱,也因为如此,抗战期间,他被聘为西南联大的文学教授,但是,在校期间,他却被同事刘文典鄙视。 刘文典是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对《庄子》颇有研究,他常常对别人说,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庄子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庄子本人,另外一个就是他了。每次上课讲庄子,他第一句话就是:“庄子嘛,我是不懂的啦,也没有人懂。” 当然,他也确实有底气说这样的话,毕竟当时的学者里,论起对庄子的研究,确实没有比他更牛的。也因为如此,他为人狂妄。 在西南联大就职期间,他不止一次公开宣称联大文学院只有三个教授,即“陈寅恪先生是一个,冯友兰是一个,唐兰先生算半个,我算半个”。其他所有人,在他眼里皆不值一提。 所以在得知沈从文要被晋升为教授,他非常愤怒。 和刘文典这种正统出生的学者不同,沈从文不仅当过兵,还做过苦力,最初的时候,他的文化水平甚至不如小学生,而他主攻的现代文学在当时的学术体系中被视为末流,那时候的大师普遍认为经史子集才是学问的大道, 第一次登台授课那天,因为紧张,看着底线乌泱泱的人群,沈从文一下子就楞住了,脑子里面一片空白,完全就不记得要讲什么,原本预计1个小时才能讲完的内容只用了10分钟就讲完了,没有办法的他只能拿出一支粉笔,在黑板上默默写下:“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然后就在讲台上与学生大眼瞪小眼,一直站到下课, 即便如此,当时的校长胡适知道后,不但没有责怪他,还鼓励他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 巧合的是,作为一个一心研究《庄子》的学者,刘文典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捍卫者,他也很看不上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胡适,而胡适又恰好是沈从文的伯乐,于是刘文典就厌乌及乌了。 有一次,为躲避日军轰炸,刘文典夹着一个破包袱,向防空洞中狂奔,推搡中,突然发现一个青年人冲到他前面,定睛一看,正好就是他平时顶瞧不上眼的沈从文,刘文典顿时觉得怒火冲天,一把抓住沈的衣领大骂:“我跑是为了给学生讲《庄子》,你有什么好跑的?” 沈从文被刘文典骂后,也不争辩,反而一个转身,躲开了刘文典抓着他的手,一溜烟地跑了,就在这时,日军的轰炸机从刘文典头上呼啸而过,吓了刘文点一大跳,毕竟炮弹砸下来时,可不会管你是不是为了将《庄子》,这让刘文典又气又急。 正因为这些原因,刘文典特别瞧不上沈从文。 不过刘文典的鄙视,并不能抹杀沈从文在文学史上的水平,他曾经是中国蕞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 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给中国大使馆打电话,说沈从文已经被两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想问他是否能来领奖。 遗憾的是,那个时候的沈从文刚刚过世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