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妇卖150份粉蒸肉被判赔5万”一案改判了。
据当事人代理律师透露,重庆市高院已经作出了裁决,撤销了原一审和二审的判决。这起案件的起因是邵某某在忠县毛妈妈土特产经营部购买的150份熟食,由于包装上没有产品信息,引发了这场诉讼。
在审理过程中,邵某某申请撤诉,并与对方达成了和解协议。然而,和解的具体内容并未公开。
据了解,忠县毛妈妈经营部是一家小型家庭式食品加工坊,已经取得了相关的许可证。负责人王亚琼表示,这个经营部是由婆婆毛兰英从腌制咸菜起步发展而来的。
对于这一事件,有网友表示:其实这种行为并不应该被称为“职业打假”,而应该被称为“职业碰瓷”。
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其实,消费者是万分支持哪些打假,真打假的卫士,而是对那些以“打假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的人深恶痛绝!消费者更是万分希望打假卫士,火眼真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真真切切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法律之所以对小作坊在食品安全标准上降低要求,一方面体现了对那些经营小本生意、依赖口耳相传的小作坊的宽容态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市场生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那些小作坊应该从这一案例中汲取教训,严格把控质量,保证品质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有句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小作坊必须确保证照齐全,才能确保其产品的合法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