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上交给国家,这是我挖到的!”甘肃大爷翻修祖屋,竟挖出一箱银元宝,经过鉴定以后建议上交,怎料大爷却一口拒绝,说出了另一番话让全场观众拍手叫好!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在甘肃省平凉市的宁静乡村中,有一位普通的农民,名叫李集凤。 他在2018年的一次家中翻修祖屋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装满银锭的神秘旧箱子。 这箱子里的银锭各式各样,有的刻有精细的花纹,有的是光滑的无字款,它们数量众多,每枚银锭都闪烁着银色的光芒,似乎在诉说着它们悠久的故事。 村里的老人们传说,这些银锭可能是李家祖先曾经当过的举人留下的资产。 面对这些意外的财富,李集凤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为能发现这样一批珍贵物品而感到兴奋,另一方面,他又担忧这些金银珠宝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他知道“财不露白”这句古训的意义,因此小心翼翼地将这件事保密,只告诉了几位亲近的邻居,希望他们能为他保住这个秘密。 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李集凤家发现银锭的消息终究还是走漏了出去,村子里的人们开始纷纷谈论这件罕见的事情,议论纷纷,仿佛变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 一些对古董有兴趣的人闻讯而来,想要以高价收购这批银锭,但李集凤坚定地拒绝了他们的收购请求,他认为这些银锭是家里祖传的,不能随意卖给别人。 一天晚上,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李集凤的房子遭到了小偷的光顾。 幸好,那箱银锭没有被偷走,不过,这次事件却让李集凤深感恐慌,他开始思考如何确保自己和这些珍贵的银锭的安全。 有一天,李集凤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档鉴宝节目,便萌生了将这些银锭拿去请专家鉴定的想法,他希望知道这些银锭的真正价值,同时也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妥善的处理方法。 节目现场,专家们对这些银锭爱不释手,经过仔细检查后,判定大部分银锭都是清朝时期的官银,还有一部分则是商人所铸的商银。 保存状态非常好,几乎没有被氧化的迹象,这与甘肃干燥的环境有着直接关系。 专家们给出了一枚银锭约为一万元人民币的市场估价,这个数目让李集凤欣喜不已。 紧接着专家的话让他陷入了犹豫。 专家提到,根据相关法规,出土的文物均属于国家所有,所以他们强烈建议李集凤将这些银锭上交国家。 李集凤虽然平时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但他的回答却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尊敬,他坚决地说:“这些银锭不是我地下挖来的,而是在我家的炕头找到的。我并不打算上交,我已经想好要把这些银锭卖掉,然后用这些钱帮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上学。” 观众们听罢,纷纷为他的这番话鼓掌,专家们也是惊讶不已。 实际上,像李集凤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例,比如湖南的周大爷就曾在家中的老宅中发现一枚古钱币,这枚钱币上雕刻的花纹对于研究当时的道教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当初专家们也建议他上交这枚古币,但周大爷并没有听从专家的建议,而是带着钱币默默地离开了现场。 在李集凤和周大爷的事情之后,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鼓励和引导普通大众参与到文物保护的行动中来。 毕竟我国的文化遗产丰富无比,许多重要的文物都是从民间发掘出来的,因此,如何设计相应的制度与措施来激发大众的文物保护意识,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对此各位看官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主要信源:《寻宝天下》《中国历史银锭》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真实性有待考证,请谨慎阅读。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