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多次索要她的头发,从一缕到1寸,中国发现异常:半寸也不给 1972年,尼克松访华,我国以国宝大熊猫作为国礼送与美方,那日方为什么就执着于几根头发呢?这还得从辛追夫人的坟墓说起。 发掘墓穴时,已经距离汉朝2000多年了,考古人员并没有对一具2000多年的尸体抱有什么希望,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陪葬品上。 但是他们解开辛追夫人身上的衣物后,才发现这具尸体赫然是死后不久的状态,此时距离挖出尸体已经过了一个星期,与空气接触一周后,还能保持这样的状态,那么刚挖出来什么样,就更令人浮想联翩了。 接下来,为了能够更好的保存尸体,考古工作者便注入了防腐剂,注入时还能够看到随着药水的扩散,尸体的软组织还会随之鼓起,除此之外,辛追夫人的皮肤仍保留弹性,毛发保存完好,关节都屈伸灵活。 后经解剖发现,辛追夫人的内脏也保存地与离世时相差无几,还可以发现食管中完好的甜瓜子,也就是因为尸体保存的完好,专家们发现了辛追夫人生前患有的疾病及可能的死因等信息。 这可是世界上所发现的第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并保存完好的湿尸,随即就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但当时的考古人员并没有较高的保护意识,再加上条件不足,辛追夫人的尸体在与空气接触陈列一年后,才被放入玻璃棺中。 这具湿尸所带来的影响力太过庞大,所以在商讨下就决定开放展览,展览的消息一出,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前往参观。 日方多次向我国索要头发,皆被婉拒 两千多年前的尸体还保存得如此完好,这无疑也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日本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恰好处于中日建交前,日本的生物学家对辛追夫人表现出了高昂的兴趣,就提出了想要一缕头发,但在我方追问索要头发的用途时,日方却闭口不答,所以我国就拒绝了这一次的索要。 后来田中首相访华,与我国领导一同前往故宫参观当时举办的马王堆汉墓发掘展览,在参观的同时,他们再次提出索要几根头发甚至半根都行的要求,由于我们并不知道日本索要这些头发的最终目的,还是婉拒了这当做“国礼”的要求。 1972年9月29日,我国与日本签署了联合声明,签署完毕后,田中首相在华期间再次向周总理提出了索要辛追夫人的头发,面对田中首相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总理当然提高了警惕。 总理没有给日本任何承诺,一番婉拒后,本以为这件事情就此落下帷幕,但同年10月到11月,日方仍向我国讨要头发,甚至已经降至只要一寸,并且还一直不肯说明原因,鉴于此我国态度也格外坚决,日方始终未能如愿。 辛追夫人身体情况 日方再三索要头发其中原由必然是探索奥秘,头发中涵盖着人体基因,通过进一步研究可以推论出关于头发主人的各项指标,而辛追夫人是我国发掘的首位保存完好的湿尸,她的身上充满着奥秘,科学家们想要探索也无可厚非。 如今关于辛追夫人,我们已经知晓了在她生前就患有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还伴有多发性胆石病,根据推断,她的死因就是因为胆绞痛而引发冠心病,导致死亡。 另外就是关于尸身不腐,辛追夫人堪称世界防腐史上的奇迹,防腐原因也被分析出是因为白膏泥和木炭非常有效地密封和保护住了墓穴,白膏泥有一定的防腐作用,木炭则能防止潮气,这也就是为什么马王堆出土的文物都能够保存完好。 并且在辛追夫人被发现时,半身都泡在棺椁中略微呈红色的液体中,这些液体中含有水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抑制尸身腐烂,这些液体具有抑酶作用。 文物拓本无偿送与日本代表团 马王堆的现世给了大家进一步了解我国汉朝历史的机会,我们死守住辛追夫人的头发没外传,但另一件文物却相当于无偿给了日本,这就是《养生方》。 七、八十年代,我国人们思想都比较保守,关于两性话题根本不敢拿上台面说,而随着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一册关于此的竹简,名为《房中术》。 拿到竹简的帛书小组也很发愁要怎么译制释文,毕竟竹简中并不完全是两性,还有着其他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无奈之下,小组采用了不加任何赘述,也不加任何标点,甚至还改名为《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竹简“养生方”释文》。 原本关于《养生方》的释文,专家意在不发表,但国外学者却纷纷对此展现出极大的兴趣,多方探讨之下,文物出版社同意了在1981年第2刊发布释文,可没想到的是,同为释文,日本竟然比我国还先发布。 这就是因为在80年代,在赤堀昭的带领下,日本医学代表团访华,当初马王堆出土时,日方就对此虎视眈眈,这次马王堆医学会为了良好的交流,就将这本《养生方》的拓本送给了日方代表团。 结果可想而知,麦谷邦夫拿到拓本后就开始钻研译制,甚至为此书做出了详细的注释,完成之后,便在日本迅速发表,还抢在我国之前发布,这就相当于将成就拱手让人。 不论是辛追夫人还是《养生方》,都是可以让我们去了解一段历史的契机,更是我国历史上的瑰宝,这些文物中无一例外展现着古人的智慧,我们更需要好好保护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