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2013年,郑州一老人在生日宴上说胡话,女儿听后当晚就来派出所报案,“警察同志,我家老爷子不对劲,麻烦你们帮我查查他。” 警局就找到了相关资料,证实了朱柯信的身份,他确实是一名抗战老兵。可是这样一桩光荣的事迹,为何被父亲隐藏了72年? 回忆起曾经那个特殊的年代,儿女们恍然大悟,父亲自小没念过什么书,当年应征入伍也是心中一腔热血作祟,可他进入的是国民党抗战部队。 后来新中国成立,他自然会担忧,若非是这次机会,也许父亲会把这桩旧事带进坟墓。 朱柯信是一个普通的河南农民,他一辈子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年轻时参加了抗日战争,为保卫家园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然而,这段英勇的历史,他却始终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 朱柯信生于1922年,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常常给还是孩子的朱柯信讲些国家大事。 听闻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后,年仅10岁的朱柯信就强烈地感受到了民族危机,心中燃起了爱国的火花。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朱柯信更是愤怒难平,暗自发誓一定要为国捐躯。 17岁那年,朱柯信听说日军开始向华北和华中的腹地进攻,毅然决定投军抗日。因为身材瘦小,他被分配到后方的一个炊事班,负责为前线送饭。 起初,朱柯信有些失落,但很快他就振作起来,时刻准备着一旦有机会就直接参与战斗。他努力进行体能训练,还经常缠着队里的老兵教他用刺刀。 在一次运送饭食的途中,朱柯信的部队遭遇伏击,陷入激战。看到战友一个个壮烈牺牲,朱柯信激动难抑,他抄起刺刀就加入了战斗。 凭借敏捷的身手和顽强的意志,他接连杀死几名日军。这次英勇表现使他一举成名,被正式分配到了前线作战部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1年,日军为打开局势,大举进攻华中。朱柯信所在的第13军第81师奉命坚守黄河防线。在郑州保卫战中,日军狂轰滥炸,朱柯信的部队很快伤亡惨重。弹尽粮绝之时,全体官兵只能舍命守土,和敌人展开刺刀肉搏。 在连续数天激战后,日军终于找到机会强行渡河。为阻止日军,朱柯信带领仅剩的十几名战友,夜袭敌军河岸部队,他们出其不意地冲进敌军防线,展开血战。 朱柯信第一个杀入敌阵,一边大喊口号,一边将看到的每一个日军都斩于刀下。在这场搏命的战斗中,朱柯信终于在力竭之时倒下,睁着双眼看着黎明来临。 不过,上天显然还没有要取走这条小小的生命。在清晨,有人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朱柯信,将他救下并紧急送往后方医院。经过抢救,朱柯信幸存下来,但严重的伤势使他无法继续上前线作战。他只得回到家乡,开始了新的生活。 时光荏苒,朱柯信在家乡成家立业,生了几个孩子。他从未跟任何人提起过自己的军旅生涯,仿佛那只是别人的故事。直到2013年,91岁高龄的朱柯信在生日宴上,突然开始口齿不清地讲起他年轻时的抗日经历。 孩子们起初并不相信,以为是父亲的痴呆发作在作怪。但是朱柯信讲得异常详细生动,仿佛亲身经历一般。他提到自己参加过著名的黄河保卫战,甚至能说出当时部队的番号。女儿朱娟渐渐地意识到,父亲所说的或许是真的。 出于好奇和敬意,朱娟悉心调查了父亲的身份背景。经过抗日老兵介绍,她终于从军方档案馆找到了朱柯信的名字——他真的是一名抗日英雄,在保卫黄河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验证了父亲的英雄事迹后,朱娟把这个消息传播开来。朱柯信很快就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纷纷祝贺这位默默奉献的老兵。政府也给予朱柯信应有的荣誉,追授他军功章,并提供优厚的抚恤金。 朱柯信的故事再次提醒国人,正是有无数像他这样的无名英雄无私奉献,中华民族才得以在抗战最困难的时刻转危为安,才有了今天的和平富裕。朱柯信和他的战友们永远值得后人尊崇与缅怀。 都看到这里啦,各位看官点点关注吧![比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