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四十年,中国倡导“少生优生”理念,深入人心;并凭借着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迅速遏制了人口增长。
然而,让当时的人们想不到的是,至2020年代,中国的出生率跌至历史低点,政府不得不出台“催生令”,提出鼓励生育的紧急措施,意图应对人口危机。
尤其是当时积极响应的一些计划生育“模范”市县,其现状更是令人关注。
那么首先,中国为何又会从“计划生育”又走到“催生令”呢?
70年代末,中国人口面临危机
1978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启动,社会和经济发生了深刻变革。市场的大门缓缓开启,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浪潮汹涌澎湃。但同时,中国也遭遇了一个重大的考验: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正处于人口爆炸的顶峰时期。1978年,全国总人口突破9.36亿大关,新生儿出生率达到了18.25%,冠绝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给自然资源、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尽管当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3.05亿吨,但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粮食需求远超供应。
粮食进口量因此逐年上升,国内粮食自给自足的局面岌岌可危。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控制人口增长成为了当务之急。城市化进程也受到了人口激增的深刻影响。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17.9%,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人口的激增导致住房资源极度匮乏,给城市低收入群体带来了沉重的生活压力。在教育领域,随着大量儿童和青少年涌入学校,教育资源变得捉襟见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室拥挤不堪,教育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出台,改变中国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的人口增长压力,政府在1980年果断出台了“独生子女政策”,即广为人知的“计划生育”。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府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通过法律、宣传、奖励和惩罚等多种手段,确保政策的顺利执行。
1980年,我国总生育率高达2.75,即每位女性平均生育2.75个子女;人口增长势头强劲。但仅仅十年后,这一数字已降至1.7,人口增速明显放缓。从1979年至2015年间,尽管我国人口从9亿激增至13.83亿,但得益于生育率的有效调控,这一增长并未如预期般失控。
然而,时光的流转,一切都在变化。2015年10月29日,“二孩政策”应运而生,为家庭生育打开了新的窗口。到了2021年,政策更是进一步放宽,生育限制几乎被全面取消,政府甚至开始积极鼓励生育。这背后的推手,正是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劳动力数量的下滑,尤其是制造业等领域生产力的受损,让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生育政策。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仅为902万,远低于维持人口动态平衡所需的基准线,进一步凸显了鼓励生育的紧迫性。
“计划生育模范县”:从辉煌走向尴尬
在计划生育时代,一些地区严格执行政策,成为了模范县,比如江苏如东县,四川什邡,还有山东的多个县市。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这些曾经的计划生育模范县,如今却面临着人口减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的尴尬境地。
河北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过去,计划生育政策在河北得到了严格的执行,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秦皇岛的卢龙县、邯郸的肥乡区、涉县、武安市等地,以及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等地的多个县市,都曾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典范,但如今,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
如东县,坐落于江苏省东部,曾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先锋,并因此荣获“计划生育示范县”的美誉。早在七十年代末,当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遏制人口激增时,如东县已率先行动,实施了一系列严格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从1970年开始计划生育后,如东县的生育率就逐渐降低。到了八十年代初,如东县的生育率出现了急剧下滑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生育政策的深远影响逐渐显现,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如今如东县许多村庄几乎成了“空城”,人口结构严重失衡。
回望历史,计划生育究竟带来了哪些具体问题?
据如东县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20年,该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已达38.91%,并预计将在2030年超过50%。这一老年人口的高速增长对如东县的养老、医疗等社会服务体系构成了巨大压力,同时也加剧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对如东县的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特别是在农业和传统手工业领域。随着年轻劳动力的外流,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稻米种植、渔业等领域劳动力短缺,大量农田因无人耕种而荒废。据县农委统计,2023年耕地面积减少了15%,这对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同时,手工业和小工厂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纺织业、木工、建筑等行业在年轻人外出后,难以招募到足够的劳动力,许多工厂因人手不足而面临停产或破产的风险。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也对如东县的地方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据统计,在过去的十年里,如东县20至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了大约三成。这一数字不仅揭示了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短缺,还凸显了城乡之间,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和发展不均衡问题。到了2022年,外出打工者的收入,已经是留在农村务农或从事手工艺者的三倍多。这种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的外流。
在如东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选择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如南京、上海、苏州等地,以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品质。许多农村地区变得异常冷清,只剩下老人和儿童留守。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只拥有一个孩子,这导致了家庭结构的极端不均衡。一方面,父母希望孩子能够为自己提供老年保障,另一方面,随着老龄化加剧,这一代独生子女需要承担赡养多位老人的责任,形成了“4-2-1” 即四个祖父母、两个父母、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
计划生育政策在某些地区,还导致了性别失衡;尤其在农村,男性人口明显多于女性。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为111.3男孩对100女孩,远高于自然出生性别比(约为105:100)。这一性别失衡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婚姻市场的不平衡,也带来了社会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政府采取了鼓励生育和推动劳动力转型等措施试图解决问题,但效果并不明显。政府还试图通过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条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来吸引更多人口流入如东县。然而,由于城乡差距较大以及文化适应等问题,外来人口的增长缓慢。
人口结构失衡危害有多大?
如东县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中国农村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文化与社会结构矛盾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和传统观念相互交织,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因此,当政府重新开始鼓励生育,但效果并不显著。
归根结底,如东县能否实现长远发展,关键在于其经济转型能否取得成功。仅仅依靠政策的短期刺激或外部引进劳动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全面提升经济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或就业,同时留住本地优秀人才。
这或许是解决江苏如东县、四川什邡以及山东、河北等众多计划生育模范县,人口结构失衡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整个中国农村迈向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参考资料:
生育政策调整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改革研究人民出版社 2021人口老化与环境污染困局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