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在当前还处于传染病高峰期的时候,舆论又围绕着是否要戴口罩吵起来。 对此我也挺无奈

在当前还处于传染病高峰期的时候,舆论又围绕着是否要戴口罩吵起来。 对此我也挺无奈的,小小的戴口罩,现在成了舆论争吵不休的事情。 这次口罩又成了热门话题,起因为是某位知名专家,最近说了这么一段话。 该专家表示:“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常规原因,即天气骤冷后,鼻黏膜的免疫功能降低,所以病毒容易进入呼吸道。二是因为长期戴口罩也会使得自身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削弱了抵御疾病的能力。” “除非出现病毒大流行的时期,或者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否则不是特别主张长期佩戴口罩。” 这里因为该专家也在宣传免疫债这个在国内外有巨大争议的说法,而且还说“不是特别主张长期佩戴口罩”。 于是,“XXX称不主张长期佩戴口罩”就成了热搜词条,不少媒体的标题都直接用“不主张长期戴口罩”、“长期戴口罩可能会削弱抵御疾病的能力”作为标题。 我个人认为,这种舆论氛围确实很糟糕,普通民众很容易只看这样的标题,加剧人们抵制戴口罩的心理,连在传染病高峰期也不愿意戴口罩,这只会让人们更容易生病,加剧传染病高峰。 但实际上,就连该专家,说这样话的时候,也是有前提的,他是说“除非出现病毒大流行的时期,或者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否则不是特别主张长期佩戴口罩。” 那现在难道不是病毒大流行的时期吗? 媒体标题直接写“不主张长期佩戴口罩”,是完全忽略了前提条件,很不负责任的断章取义行为。 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了。 2023年3月31日,该专家建议,除医院等特殊环境外,进入4月以后,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可以不戴口罩。” 这在媒体断章取义成“4月后可以不戴口罩”,把“条件允许情况下”的前提给忽略了。 以至于形成“不要戴口罩”的舆论氛围,给我们公共卫生工作带来很大阻碍。 于是,吴尊友先生在4月2日发了最后一条微博,呼吁“合理佩戴口罩,保护你我健康”。 这一次也是如此。 其实我挺纳闷的,该专家的话,明明换一个说法,就可以完全不同的效果。 比如,该专家完全可以说“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在病毒大流行时期,建议合理佩戴口罩。” 其实这样说,跟他现在说的意思是一样的,但这样说,就完全不会给媒体断章取义的空间。 这毕竟不是他第一次被这样断章取义,怎么也该吸取一下经验吧。 现在有多少人是能达到他所谓“长期不戴口罩”的定义? 更多是完全不戴口罩的人。 所以现在舆论需要的是,强调在传染病高峰期,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要戴口罩。 而不是强调,“除非出现病毒大流行的时期,或者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否则不是特别主张长期佩戴口罩。” 这两种话,虽然核心意思一样,但给人观感是完全不同。 在传染病高峰期,去说这种容易让人误解的话,只会让更多人在传染病高峰期抵制戴口罩,从而让传染病高峰期生病的人更多,只会让我们公共卫生工作更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