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弘一法师去世前,在寺庙里把弟子叫到身边,说:等会装进棺材的时候,记得在四个小角的

弘一法师去世前,在寺庙里把弟子叫到身边,说:等会装进棺材的时候,记得在四个小角的位置放上小碗水,弟子不理解,最后才深知他的厉害之处。 在黄昏的余辉中,弘一法师静静地躺在寺庙的简陋床铺上,深深地凝视着低垂的屋梁。他的呼吸平缓而沉稳,仿佛在与世界进行最后的道别。身边,他的弟子们围坐一圈,眼神中充满了不舍和敬畏。 “记住,待会将我安置于棺木之时,别忘了在四角放置小碗水。”弘一法师的声音虽微弱,但仍透露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弟子们面面相觑,不解其意,但他们知道,师傅的话总有其深意。自那深邃的眼眸中,他们仿佛看到了一生的智慧和慈悲。 弘一法师,即李叔同,一位身怀博学多才的文学家、音乐家,最终选择了佛教僧侣之路。他的一生,如同他的诗作《送别》般,充满了对世间万象的深刻洞察与超然脱俗。 李叔同出生于一个富足且深具文化底蕴的家庭。他的童年,似乎就注定了非凡。家中的喜鹊似乎在预示着他的到来,而松枝则象征着长寿和坚韧。他的父亲,一位曾经的进士和官员,后来继承了家族的企业,将李家培育成天津当时的富户之一。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李叔同的教育自然不同凡响。六岁开始,他就跟随着比他大十几岁的哥哥学习,接受着严格而全面的教育。哥哥对他的关心和督促,虽严格却充满情感,这种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为李叔同日后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随着年岁增长,李叔同对世事的认知逐渐加深。他看透了名利的虚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这一切,促使他开始思考生命的真谛,最终使他走上了佛法修行的道路。 在佛学中,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平静。他的诗歌和音乐作品,也逐渐融入了佛学的深刻意境,成为传递他对世界理解的媒介。 当寺庙的钟声在远处缓缓响起,弘一法师的弟子们静默地围绕在他的身旁。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棺木摆放好,按照师傅的遗言,在每个角落放置了一只小碗,碗中装满了清水。这个动作,虽简单,却充满了深意和敬意。 弟子们的眼中闪烁着不解和好奇。他们中的一个年轻弟子轻声问道:“师傅,这四碗水的意义何在?”他的声音细微,仿佛害怕打扰到这个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弘一法师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目光穿过简陋的寺庙,似乎在凝视着更远的地方。他的声音虽然微弱,却清晰而坚定:“这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它们会蒸发、会流动,却永不消失。就如我们的生命,从一个形式转变到另一个形式。” 弟子们默默地聆听,他们的心中涌现出一股温暖的感觉。他们开始理解,这四碗水不仅仅是对生命的象征,更是对世间万物的一种温柔拥抱和深刻理解。这是弘一法师留给他们的最后一课,一课关于生命、转化和永恒的道理。 随后,一位年长的弟子轻轻地走到弘一法师的身边,低声说道:“师傅,您教会了我们许多,您的智慧将永存我们心中。”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显露出对即将失去恩师的哀伤。 弘一法师微微一笑,他的目光充满了慈悲和安详。他轻声回应:“不要悲伤,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智慧和慈悲的光芒。” 在这个宁静的夜晚,弘一法师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仿佛进入了一种深深的冥想。弟子们围坐在他的身旁,心中充满了对师傅的敬爱和对生命深层意义的新的理解。结局是李叔同回答说:“这个木椅,比较容易吸引小虫,刚好我们又是在庭院里,小生命非常多,这样闹出点动静,就不会伤害了那么多的生命。” 李叔同的这一系列行为持续了相当久的时间,直到他去世也还是秉持着这样的一种信念。在他生命的尾声,李叔同依然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显示出他的慈悲与智慧。这些品质不仅仅体现在他对人的关爱上,更是在对所有生命的细微关怀中得以彰显。 李叔同去世前,有一天他把自己的弟子召集到了一块说:“我死后在装棺材的时候,要记得在每个小角落里放一碗水。”弟子们无从理解,不过既然自己的师傅那么说了,照做总是没错的。 后来在火化李叔同的尸体时,弟子们才得知了师父的良苦用心。原来是人的尸体在进行火化的时候,蚂蚁闻到尸体的味道就会相继爬到尸体身边,这时候李叔同交代的四碗水就派上了用场。蚂蚁都没受到任何伤害,四碗清水挡住了蚂蚁们的死亡。 李叔同的文学造诣非常高,诗词书画,音乐,文学等各领域,他都能可以被拿出来说一说,品鉴一二。实在是一个能力非常出众的人,出家人的慈悲为怀也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一个完人。他的人生,就像他的诗一样,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和慈悲的智慧。即使在他离世之后,他的思想和行为依然是他弟子们心中永恒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追寻智慧和慈悲的光辉。 参考文献: 《送别》 弘一法师李叔同传奇·中国儿童文学网

评论列表

用户18xxx38
用户18xxx38 5
2023-12-21 06:43
敬仰!
自在独行
自在独行 5
2023-12-23 04:40
伟大的法师,渡了无数人。敬仰!阿弥陀佛!
蒋云强_学佛人
蒋云强_学佛人 1
2023-12-20 20:58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