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疫情数据的统计,都属于抽样调查,存在样本偏差。 比如,可能有一部分人感染了新冠,但因为没有做检测,就当做感染了流感。 当然,也有可能,有一部分人是得了流感,但因为自身感染过新冠,免疫力下降,导致这次得了流感症状比较重,跟之前感染过新冠比较类似,所以就感觉自己阳了。 这些可能性,都导致数据差异。 所以,这个时候,其实看“流感样”病例,还更有参考性一些。 中疾控数据里,也有一个“流感样病例占比”的走势图。 从图里数据,可以明显看到,新冠病毒感染,是被计入“流感样病例”。 流感样病例是指出现发烧、咳嗽或咽痛之一者,同时缺乏其他实验室诊断依据。 简单就是出现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的症状,因为不好区分,就统一归类到“流感样病例”里。 从上图可以看到,去年12月,有一波最大的“流感样病例”高峰,这个显然是新冠病毒。 3月那波,中疾控统计是说流感爆发引起的。 5月那波,中疾控统计显示是新冠病毒引起的第二波高峰。 8月-9月,那波新冠小高峰,也有反应出来。 然后最近,这波“流感样病例”已经接近3月的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