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美国权力交接在即,拜登政府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按理说,此时的重点应是平稳过渡,协助特朗普团队接手政务。然而,拜登却选择在卸任前夕对华发起新一轮攻势,直接将矛头指向中国无人机。这一举动,不仅激起了舆论的强烈反响,更让外界质疑:拜登政府如此执意针对中国,其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
“国家安全”幌子下的打压:中国无人机再陷风口浪尖近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声明,声称正在考虑对中国无人机实施限制措施,可能禁止中国无人机在美国境内的使用。虽然商务部表示将在3月4日之前征求公众意见,但最终决定权仍掌握在美国政府手中。结合过往经验,这一“公众意见征集”更像是一场摆样子的过场,美方针对中国无人机的限制几乎已成定局。
事实上,这并非美国首次对中国无人机企业采取打压行动。早在2020年,美国就将大疆等多家中国无人机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限制其在美市场的正常经营。更早之前,美国甚至直接禁止美军使用大疆无人机,称其“存在安全隐患”。然而,在拜登政府仅剩半个月任期的情况下,其为何再度祭出这一招?背后的深层原因耐人寻味。
原因一:美企被中方制裁,拜登政府欲伺机报复就在拜登政府放出针对中国无人机的消息之前,中国商务部宣布对28家美国企业实施制裁。这些企业因参与对台军售和对华技术限制,被列入“黑名单”,禁止在中国从事任何经贸活动,同时限制其获取中国出口的两用物项。这一行动显然触动了拜登政府的敏感神经,为此迅速采取报复措施,中国无人机产业因此成为“替罪羊”。
值得一提的是,中方对美企的制裁完全合情合法。美国此前针对中国的芯片和半导体技术出口限制,以及对台军售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因此,中方此次反制措施不仅是对拜登政府单方面打压政策的回应,更是捍卫国家主权和合法权益的正当行动。
原因二:中国无人机的全球领先地位刺激了美国焦虑除了报复心理,拜登政府此时盯上中国无人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对中国无人机产业崛起的焦虑和不安。在商用无人机领域,中国企业无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大疆为代表的中国无人机不仅技术先进,而且价格亲民,相较于美国昂贵且市场占有率较低的产品,中国无人机更受全球消费者青睐。
尤其在北美市场,中国无人机凭借“高性价比”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无疑对美国本土无人机企业构成巨大威胁。因此,不排除拜登政府希望通过限制中国无人机来刺激本土产业发展的可能性。这一做法虽能在短期内保护国内企业,但长期来看,却可能进一步削弱市场竞争力,甚至导致产业闭锁化。
中方态度明确:将采取必要措施捍卫权益针对美方的动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作出强硬表态:“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毛宁强调,中美合作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而非单方面的打压与遏制。
事实上,中国一直坚持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日前,中方领导人还向拜登发去唁电,就美国前总统卡特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同时重申中方希望与美方共同努力,推动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愿景。然而,如果美方继续采取冷战思维,将矛头对准中国,中方必将采取坚决反制措施,以维护国家利益与产业安全。
拜登政府的真实意图:政治遗产与战略延续回看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其对抗性和全方位遏制策略贯穿始终。从芯片出口管制到对台军售,再到限制中国无人机,美国的一系列操作显然不仅仅是短期利益驱动,更是希望通过遏制中国,确保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优势。
在拜登政府看来,临下台之际继续推动反华政策,不仅有助于巩固“强硬对华”的政治遗产,还能为特朗普新政府在外交方向上设置议程。换言之,这是一种“走之前先把路堵好”的策略。
未来中美关系走向:对抗还是合作?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合作显然符合两国乃至全球利益。然而,从当前局势来看,美方对华遏制政策的根深蒂固,以及国内政党间对华问题的高度共识,令中美关系短期内很难回到健康轨道。
面对美国接连不断的挑衅与打压,中方也将坚持采取有力反制措施,捍卫国家利益。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美两国任何一方的极端政策都可能导致两败俱伤。因此,如何在对抗中找到合作的平衡点,是未来两国关系的关键所在。
结语:拜登政府的“最后一枪”能否奏效?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似乎正在演变成一场“政治秀”。但无论如何,这场以中国无人机为靶子的攻势,只会进一步暴露其焦虑与短视。
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中国始终秉持冷静与理性。未来如何发展,取决于双方能否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寻找共同利益与合作空间,而非沉迷于零和博弈的老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