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当选总统米莱的外交取向,出现了180度的转弯,对华态度突然软化。这位即将上任的焦点人物,恐怕不会“第二个尹锡悦”。
据报道,米莱及其团队计划成立一个国际工作小组,主要负责评估阿根廷加入金砖国家的有关事务,该小组的领导人,是此前被提名为外长的戴安娜·蒙迪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三个月前,米莱在竞选阿根廷总统的时候还声称,以后阿根廷的盟友将“不包括任何共产主义国家”,阿根廷也不会加入金砖国家。但从最近的表现来看,不管是对中国还是对巴西,米莱的态度都出现了大转弯。
对于中国,米莱一开始的态度是远离,但现在他表现出了克制的态度,公开表示不会同中国断绝关系,而且两国之间的私营企业的贸易应该“自由进行”。
显然,米莱正在考虑更多的现实情况。 米莱之所以能当选总统,主要是因为阿根廷民众对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感到疲倦和绝望。最新数据显示,阿根廷10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8.3%,过去一年累计上涨近143%,是30多年来的最高点。同时,预计今年阿根廷的GDP将大幅萎缩超3%。
这些数字意味着,阿根廷贫困人数将不断上升,如果一直没有好转,不久后就有可能突破50%的大关。
在这个情况下,中国作为阿根廷的主要贸易伙伴、阿根廷农产品最大的消费市场,对于阿根廷来说十分重要。阿根廷和中国断绝联系,非常不现实。
同时,另一个“金砖”成员国巴西,同中国关系十分友好,而且巴西是阿根廷最大的贸易伙伴。可以这么说,无论是中国还是巴西,阿根廷都不能轻易远离。对于这两个国家所在的“金砖”,阿根廷也很有必要重视起来。
米莱当选总统后,从执政层面来说,有很多挑战与困难,比如,米莱作为阿根廷的极右翼代表,其参加竞选的时候与中右翼势力达成妥协,求得中右翼在关键时候助米莱上马,此后米莱也必须把权力交给中右翼一部分。
再比如,在阿根廷国会中,极右翼势力非常微弱,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中左翼,未来国会当中的中左翼将极大限制米莱政治主张的推行。
从社会层面来说,阿根廷的工会力量不容小觑,工会在未来势必会阻碍米莱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来上几场大罢工就够米莱政府喝一壶。
这些困难大大阻碍了米莱实行对美国一边倒、经济美元化等政策,米莱无法充分进行极端改革的同时,在与中国的问题上,米莱也不能如自己早前所说的那样远离中国。
总的来说,米莱在竞选时对中俄巴等国的强硬立场,更大程度上是对自己政治主张的夸张式表达。他正式执政后,必须首先考虑国家利益,而阿根廷的国家利益注定与中国难舍难分。
所以,当下米莱也很有可能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不管是对中国,还是对其他“金砖”成员国,态度都有所缓和。这说明米莱将不得不让阿根廷步入同中国的磨合,尽可能寻找米莱政府满意的利益契合点,而不是像韩国尹锡悦政府那样,不惜在很大程度上让渡本国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