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 ——1951年毛主席谈毛岸英牺牲。 73年前的1950年11月25日,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因为那时毛主席尚在病重,为了不影响他的病情,周总理特地嘱咐中南海的工作人员先不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毛主席。 因此当毛主席得知这个噩耗的时候已经是1951年1月了,当叶子龙将彭德怀的电报和周恩来的信面呈毛主席时,尽管电报和信都不长,毛主席却看了很久。 叶子龙怕主席出什么闪失,一直静静地站在那里。毛主席强压着悲痛,只说了一句话:“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没有关系!” 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毛主席是强忍住了,更让毛主席痛苦的是,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那时候每周末都要回来看望自己。 刘思齐并不知道毛岸英已经牺牲的消息,每一次回来,她都要问爸爸,收到岸英的信没有?岸英为何几个月不给我来信? 刘思齐的每一次发问,都是把毛主席心底的伤口再撕开一次,毛主席不忍心让孩子受到这样的残酷打击,为了让刘思齐安心学习,他总是强颜欢笑,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宽慰她。 有好几次,他强忍悲伤,扳着指头向刘思齐讲述革命先烈的事迹,讲述毛家5位亲人为党为人民壮烈牺牲,以及5位烈士生前的经历和牺牲时的情景。 但那时候刘思齐毕竟还是个才20岁的孩子,根本领会不到父亲的深意,只接受了老人所说的“干革命就会有牺牲”的道理,至于爸爸的暗示,她根本就没有往这方面想。 2个月后的1951年3月间,毛主席和老友周世钊聚会,周世钊问起毛岸英为什么要上前线的问题,毛主席沉默了一会,深情地说: “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鲜战场上,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极力主张派兵出国的,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 “我的这个动议,在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最后得到了党中央的赞同,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要抗美援朝,我们不只是物资的援助。” “金日成同志的告急电报是明写着‘亟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岸英是个年轻人,他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去农村劳动锻炼过,这是很不够的,一个人最好的成长环境就是艰苦!在战斗中成长要比任何其他环境来得更严更快。基于这些原因,我就派他去朝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