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高山》看完了,被骂得一点也不冤 令人感动的是故事本身,创作团队改编的是依托答辩。 既然电影主旨是女性力量,你改编的时候非要加上不存在原型的贫困乡村酗酒家暴的母亲(好小众的词汇),嫌贫爱富没有职业操守的女支教和她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男朋友,逃课去逛街购物泡网吧的山区女娃,那就不要怪观众“太敏感”。 最恶心的是,把张桂梅的精神支撑从对党的信仰歪曲成了对前夫的回忆。虽然我也不喜欢主旋律电影,但把主旋律改成亡夫回忆录未免太离谱。片中把她开女校的原因归结为“丈夫去世后精神无所寄托”,还让已经去世的丈夫每隔一会就以幻觉的形式出来安慰她,怎么了是胡歌的片酬很贵不多放放可惜了吗,一个成功女性就非要由男人来支撑吗? 明明按照事实拍就能很感人的故事,导演编剧一抖机灵制造了一堆败笔。加深了我对男导演拍不好女性故事的刻板印象。 总之,不建议为这部团队夹带了私货的电影贡献票房,伟大的是张桂梅的事迹本身,你电影烂就是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