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4年,朱元璋规定:所有文武百官,每月只准休1天假!大臣周衡因需回家祭祖,思前想后,斗胆请假6天,朱元璋一听马上准了!不料途中变故,不得已拖延了1天,回来后朱元璋毫不犹豫直接问斩!
1374年,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之后,为了更好的管理朝政,规定所有文武百官每月只准休息一天,其余时间都要勤勉工作。
一日,内阁首辅周衡知道了这个规定,便决定利用这唯一的休息日返乡祭祖扫墓。但考虑到家乡遥远,来回路途恐怕一天无法完成,周衡犹豫再三,还是鼓起勇气向朱元璋请示,请求批准他休假六天。
出乎周衡意料的是,朱元璋不仅批准了他的请求,还充分理解他的孝心,对他的行为予以肯定,甚至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夸奖了他。 周衡高兴地回到家乡,与久未谋面的老母亲团聚。他精心地侍奉老母的起居,还郑重地与族人前去祭祀祖坟。
就在准备返程之时,不巧天气突变,山洪爆发导致道路严重堵塞,周衡和随行人员只能滞留山里数日,等候天气转晴再启程返京。
与此同时,朱元璋在朝堂上屡次询问周衡的下落,见他过了六天期限还未出现,心中极为疑惑。
趁机挑拨的奸臣建议朱元璋立即派人将周衡拿下治罪,以正朝纲。
朱元璋对周衡向来心存芥蒂,一时难以分辨真伪,最终还是下令抓捕周衡。 历经千辛万苦返回京城的周衡,立即向朱元璋请罪,详细说明返程遭遇的变故。但朱元璋置若罔闻,直接下令在午门处斩周衡,以示惩戒。
这一变故引起朝野震动,众说纷纭。有人为周衡的冤死不平,也有人认为他失信在先,应受罚则当罚。 朝中大学士杨渭水认为此事处理过重,私下对李善长表示不解。李善长则解释朱元璋处置严厉的原因是担忧政局尚不稳定。 没过多久,杨渭水也请求回乡探望生病的老母六天,并得到朱元璋的批准。但在返程中,他也遭遇了山洪天气,耽误了两天才赶回朝中。 朱元璋这次更为愤怒,直接将杨渭水押回处决,以示惩前毖后。李善长和张时敏再三劝说朱元璋不要过于严苛,但朱元璋坚持要处死杨渭水。杨渭水的冤死使朝中气氛更加凝重压抑,大臣们都小心谨言,生怕触碰朱元璋的逆鳞。
一个月后,张时敏再度进言请求宽恕和平反,以稳定民心。经过深思熟虑,朱元璋终于意识到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存在失误,决定接受张时敏的建议,为杨渭水昭雪,并宽恕许多死囚。 此事使朱元璋认识到自己需要倾听不同意见,不该轻易处死进谏的大臣。在李善长等人的劝导下,明君决心改变处事作风,学习控制怒火,以仁政惠泽百姓。
朱元璋也逐步转变为一位学习倾听的明君,而杨渭水的忠谏精神,成为百姓心目中正义和道德的象征。朱元璋在位期间,明朝政局逐步稳定,各项改革取得进展。
李善长和张时敏继续通过进谏来帮助明君治理国家。祖先陵寝也得到妥善看护和管理。虽然仍有异见分子被处罚,但情况已比初期缓和许多。 尽管朱元璋在晚年时仍有曲意清除异己之举,但他在位期间奠定了明朝基业的根基。杨渭水和张时敏的忠谏与进言,启发了这位明君的思考,使他逐渐转变为一位相对开明和仁厚的君主。通过大臣的辅佐制衡,明朝国运达到鼎盛时期,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经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