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李世民突然和390个死囚做了个约定:先放囚犯回去,来年过来再死。没想到第二年秋天,死囚竟尽数归来。李世民看后大喜,随即大手一挥,又做了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
有一天,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的时候,发现其中记载了要在秋后处决的死刑犯竟有多达390人之多,李世民大吃一惊,他担心其中是否存在冤假错案。
于是李世民来到大理寺,亲自查看这些死囚的案卷。只见天牢里响起了犯人们哀嚎不已的声音,李世民默默地走了进去。
牢里弥漫着潮湿霉烂的气味,李世民看到角落里蜷缩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问官员这是何人。
官员回禀说此人因偷窃杀人入狱,李世民心中一紧,走上前去问他有何遗愿。老人跪倒在地,请求李世民让自己活到秋后,再回家看最后一眼未满十岁的孙子。
李世民默然离去,心中实则已有了主意。他将刑部尚书召来,问他若是临时放这些死囚回家过年,到时候是否还会回来就义。
刑部尚书难以预料,李世民便提议与他打个赌。于是刑部尚书传达了圣旨,将这390名死囚全部放回家中。
一年终于过去,秋高气爽的时节到了。朝中官员都在揣测这些死囚是否会回来赴死。
但没想到的是,当日清晨,这390名死囚居然悉数来到大理寺门前,整齐排好队伍,等待皇上发落。
这时,只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艰难地爬上台阶,缓缓走进大殿。原来就是李世民曾见过的那位偷窃之人,他满脸疲惫地对李世民说:“皇上,我老了走得慢了些。”
见状,李世民心中一喜,这证明他对人性的判断没有错。
于是,李世民赢得了这场赌局。他信守诺言,对众死囚一视同仁,将他们无一例外地大赦天下,都恢复了自由之身。李世民的这一仁政举措,也成为他在位期间治国有方的范例。
当晚,李世民躺在御榻上,回想起老人对自己说的那句“终于回来了”,不禁感慨万千。
他想,一个君王若能了解民情疾苦,平等对待老弱孤寡,犯罪之人也可给予宽恕悔改的机会,那么国家方可长治久安,百姓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次日清晨,李世民来到御书房,看着一沓待批阅的奏章,心境却与往日不同了。
他拿起笔,慎重地在第一份奏章上批注:“察看是否存在冤情”。李世民希望自己能够秉公处理国事,让天下百姓都能感受到公正和仁爱。
这年冬天,李世民派人将赦免的死囚们召集到宫中设宴款待,并给每个人备好厚衣棉被驱寒。死囚们跪地谢恩,泪水盈眶。
李世民微笑着对他们说:“朕所做,不过是一仁君者应当尽的责任,你们务必改过自新,做个守法良民,从今往后,再无异心,好好过日子,那就是对朕最大的回报。”
当晚,京城内万家烟火,洋溢着年味和欢乐。李世民站在宫殿高台上远眺,望见万家灯火辉煌,不禁感慨自己此举果真利国利民。
此事传遍大唐社会,无数书生铭记李世民的仁政,纷纷作文颂扬。由此可见,一个明君若能宽厚仁爱,则可稳定国家社会,使百姓安居乐业。
李世民的这次大赦,堪称仁政之典范,实在是一件美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