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吊在房梁上,被敌人狠狠地抽打,敌人又轮流扇她的耳光,还用烟头烫她的胸口,可她不吭一声。突然,敌人将滚烫的辣椒水灌进了她的嘴巴里…… 她叫叶致英,1925年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 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女孩,所以叶致英深得父母和哥哥的疼爱。 不过,良好的成长环境并没有让叶致英养成娇气霸道的性格,相反她本性善良,极富有同情心。 1941年,在叶致英读书期间,学校里来了一位名叫邓小筠的老师,其实,邓小筠还有一个身份,她还是一名地下党。 此次来柑村小学教书,也是为了开展革命工作,邓小筠的到来,给叶致英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她对革命充满了向往。 当时为了发动更多的妇女学习文化知识,邓小筠给学生们安排了一个任务,就是让他们动员家里的妇女们参加识字班。 身为活跃分子的叶致英,到家后就鼓励母亲和嫂子、婢女参加识字班。 为了让大家尽快地掌握文化知识,叶致英还当起了小先生。 除此外,叶致英关心百姓疾苦,不但帮助村里贫困的妇女、儿童,还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和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叶致英慷慨激昂地说:“我们要团结起来,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因看到了叶致英参加革命的决心和富有正义感的性格,经组织上的批准,叶致英成了村里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入党后的叶致英,信念更加坚定,为了革命事业而奔走呼啸。 母亲也是深明大义,不但支持女儿参加革命,还将家里发展成了游击队的联络点。 入党后不久,叶致英就和同村另一位党员秘密谋划了中学生大罢课,最终成功清除了国民党安插在校内的特务。 遗憾的是,另一位党员因为身份暴露,遭到了学校的开除,叶致英则没有暴露身份,得以继续留在学校。 虽然当时的处境并不乐观,但叶致英坚持宣传抗日工作,组织抗日地下游击小组,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日贡献力量。 1945年初,革命思想成熟的叶致英,参加了化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因为视力不好,她走夜路很困难,一晚上摔倒好几次,双膝盖都肿了。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开始扫荡叶致英的家乡,为了她的安全考虑,组织上让她撤退到赤坎。 可叶致英心里一直挂念着革命工作,并于1946年给领导写信,要求回化南打游击战。 要求得到批准后,叶致英非常高兴并迅速回到了化南,开始从事地下工作。 当时国民党将叶致英所在的地区,化为了重点“围剿”对象,发展群众、开展革命工作都变得异常艰难。 但叶致英不惧怕敌人的恶势力,顶着风险开展工作,因为叶致英在当地很有名气,她也引起了敌人的注意。 为了抓捕叶致英,敌人也是费尽心思,但因为有当地百姓们的庇护,几次遇险的叶致英最终都成功逃离了敌人布下的陷阱。 组织上和群众都希望叶致英可以避避风头,可当地革命工作正是用人之际,叶致英说什么也不离开。 其实,从加入革命队伍起,叶致英早就做好了为革命牺牲个人性命的准备,她自然也不会畏惧敌人。 尽管叶致英万分小心,但在1946年9月,在执行任务时,敌人还是发现了她的踪迹并迅速派人将她抓捕。 为了让叶致英屈服,敌人用尽手段,他们先是抛出了巨大的物质诱惑,却忘了叶致英本身家境就很好,如果她是贪图享受的人,自然不会加入革命组织。 劝降失败后,敌人露出了他们丑恶的嘴脸,开始对叶致英用刑,吊打、做老虎凳、灌辣椒水...... 瘦弱的叶致英被敌人折磨到遍体鳞伤,全身几乎没有一块好肉,鲜血染红了她的衣服。 尽管疼痛让叶致英悲痛欲绝,可信仰坚定的她,没有因肉体之痛而出卖组织和同志。 招数用尽的敌人,没有得到半点情报,他们知道再耗下去也撬不开叶致英的嘴。 在被关押一个多月后,敌人将叶致英带到了刑场,虽然死神将至,但叶致英高高昂着头。 生命最后的时刻,叶致英让敌人看到了共产党人慷慨赴死的决心和高风亮节、不畏惧恶势力的精神。 为了胜利,叶致英的生命定格在了21岁这年,她犹如一朵绚丽的花,在最好的年龄凋零了。 但叶致英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人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