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讨厌刘邦,崇拜项羽?那是没有将自己代入进去。 有的人或许说,刘邦不就是一个地痞流氓吗?别人项羽在读书的时候,他呢?要么在喝酒,要么在调戏寡妇,又或者将一群狐朋狗友拉到家里面胡吃海喝,而且吃的还是他哥哥嫂子的,以至于他的嫂子用勺子敲锅给他听。 后来他与项羽楚汉相争,由于他的家人全部在项羽的管辖境内,因此成为项羽的俘虏,而项羽则拿着他的家人威胁他。 就比如他的父亲刘太公,说倘若他不投降,就将刘太公扔到锅里面煮成羹。 而他是怎么做的呢?你说要煮那就煮,记得分他一杯羹。这种话是一个人说出来的吗?而后来项羽是怎么做的呢?并没有将刘太公煮成羹,甚至就连他的妻子都不曾去玷污。 而在此之前还发生过一件事,那就是他在逃亡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将他的儿子、女儿踢下车。到后来吕后从项羽的大营中归来,结果发现他身边又出现了另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戚夫人。 而反观项羽一直钟情于虞姬,还给后世留下了一段霸王别姬的佳话。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去看,刘邦都比不过项羽,但项羽偏偏败给刘邦。 有的人会将这一切解释成项羽是贵族,自视甚高,有底线,刘邦就是一个流氓,能有什么底线?而在现实里,有底线的人往往斗不过没有底线的人。 但你要是知道帝王对刘邦的评价,就知道刘邦远远没有你看到的那么简单。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说他倘若遇到刘邦的话,会心甘情愿的给刘邦打下手。而李世民说,刘邦这样的人就如同一头神兽麒麟。英国的历史学家更是说,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能与凯撒做对比的皇帝。 如果刘邦真的那么不堪,他们又岂会对刘邦有着如此高的评价,那问题是出在哪里呢?问题是你只看到刘邦的缺点,没有看到刘邦的魅力。 不知道有没有人思考过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韩信到后来会跟着刘邦去混,而且混的还是相当的成功,他在项羽手底下工作的时候,仅仅只是一名保安队长,但他到了刘邦的手下,摇身一变成为齐王。同样的一个人,只是变了一个老板,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这就是老板的魅力。 别看项羽平日里一副贵族模样,但实际上却抠抠搜搜,一到论功行赏的时候,两个手指都将赏赐文书磨到蜕了皮。 而反观刘邦,只要不触及到原则问题,他对于赏赐没有丝毫的犹豫。这也是为什么韩信一来到刘邦的营中,还没有表现的机会,直接就成为大将军。 试想一下,如果韩信是你,你是想跟着一名平日里客客气气,但一到发工资就各种克扣的老板混,还是一名平日里大大咧咧,但一到发工资就会变着法增加工资的老板混。 但凡一个人没有自虐倾向,都会选择后者,而这个后者就是刘邦。 当年刘邦项羽有过公开的约定,那就是先入关中者为王,但真到刘邦先入关中的时候,项羽却出尔反尔。 其实这也正常,他连封赏都不舍得封赏,又怎么舍得将关中这一块地给刘邦。而他不但将刘邦分封到巴蜀之地,还将刘邦没有杀的秦王子婴给一刀干掉,甚至一把火将咸阳的宫殿烧掉。 要知道,他在此之前还有坑杀二十万秦军的表现。可想而知当时的百姓对于项羽肯定是有着一定的畏惧心理,毕竟谁都保不准他不会突然间对自己亮出屠刀。 而刘邦是怎么做的呢?全部跟项羽反着来,倘若不是跟项羽反着来的话,项羽也不会有着如此“亮眼”的表现,毕竟是他先入的关中。 而在此期间还发生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刘邦是一名百姓,而秦始皇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第一次看到咸阳宫殿的时候,肯定是感叹感叹再感叹,而感叹完就要享受,毕竟打了这么久的仗,就不能乐一乐吗? 而这个时候,张良站了出来,跟他说,你要的是咸阳,还是整片天下?他当即就打包行李走出咸阳宫。 而在这之后,项羽的谋士韩生劝项羽留在咸阳,关中土地肥沃,又有着天险函谷关,是一块不错的建都之地。 但项羽却不听劝告,只盯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执意返回楚国,以至于韩生气到说他沐猴而冠。 他是怎么对待韩生的呢?将韩生烹掉。 其实这种错误,项羽并不是第一次犯,倘若他在鸿门宴听取范增的意见,也不至于养了刘邦这么一个老虎为患。 而到后来范增的离开,则是因为项羽的疑神疑鬼。只因刘邦那一边的人对待项羽与范增的使者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他就以为范增已经倒戈刘邦,以至于将范增气走。 而人家刘邦呢?连数十万大军都能给韩信带,说封齐王就封齐王。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有他的特别之处,但凡败在他手里的对手,无论多么的优秀,一定比不过那一位战胜他的开国皇帝。 因为他倘若比得过,就不会败在人家的手里。而他那些所谓的优点,都是小家子的优点,不是大家子的优点。 要评价一个能逐鹿中原的人物,就要从大家子的优点去看,而不是从小家子的优点去看。#一看就懂的史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