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凑单真的值吗? 双11玩法层出不穷,“凑单”变得寻常到近乎“标配”;但带来的复杂计算、过量囤货甚至凑不需要的东西也让用户纷纷吐槽。从经济学的角度,以边际效用、商品价格弹性等理论来思考,凑单真的值得吗? 先说结论:不值。 然后,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讨论下为什么不值。 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凑单,需要在除了看到可看见的好处——“省钱”之外,还得看到一些在省钱过程要付出的隐形成本。 当将成本和收益用经济学的方式进行详细计算,你会发现凑单这件事其实挺不值的。 这里给出我的三个理由,大家可以看看。 第一点:为了凑单过量囤货导致过期浪费 像我之前有次,为了凑单,买了好几瓶爽肤水。但用下来发现不太喜欢又不知道如何处理,结果都放到过期浪费了。 有人会说出二手,但出二手也要打折才能出掉,那也是亏钱的。 所以,当下因为凑单而觉得省钱的人,当你把时间拉长去看,你再看看你省不省吧。 因此,不要为了凑单买,买自己需要的很重要,但不凑单价格不优惠这点真的掐住我的死穴,如何解决,关于这个我晚点说。 第二点:为凑单买了不需要的,导致的浪费 有时候为了凑个折扣,还差5块钱,很多人会顺手买盒铅笔,或者本子。 买它们的目的是为了满减,但买回来后,因为用不上,扔掉吧不舍得,不扔吧,占据家里空间,心理压力和空间占据导致的浪费,也挺可怕的。 第三点:对时间的浪费 这两年工作忙,时间对我来讲变得很宝贵。 我逐渐意识到凑单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为了省个20,同时要找自己满意的凑单产品,要花很多时间去找。 凑完单一看时间,十二点半了,浪费了半小时。而且,今天又早睡不了了,第二天早上又要没精神了,这些时间的浪费和身体的伤害很多人会忽视掉。 如果你觉得这些不算什么,那你算下你在这个过程中涂的昂贵的爽肤水,敷的面膜,因为你熬夜效果全无,你是不是就get到了。 我们凑单时很少会考虑到上面这三点,只觉得优惠不用太浪费了,但凑完单后发现浪费的更多,因此从经济学角度去看,凑单并不值得。 我们可能摆脱凑单带来的诱惑吗? 我这两年,对凑单这种活动规则非常厌倦,只想着,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后快点下手买,但同时我也不希望因为不凑单这个行为而多花钱。 简而言之就是,既要还要。 但大部分购物平台是无法满足我的这个要求的,所以平时也会和朋友交流以及自己挖掘,看到底怎样买东西最划算、最方便,避免自己有信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