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科普大V”和“专家”说过去三年感染流感的人变少了,才导致今年人们容易感染流感。 请问,今年3月,不属于过去三年吗? 今年3月就已经有过一波甲流大爆发,中疾控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的流感阳性率是高达55%; 现在又开始爆发流感,还能怪到“免疫债”头上吗? 北京疾控数据显示,2023年10月23日—10月29日,北京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10964例。 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手足口病。 这里需要注意,北京疾控的数据,比起上周的6573要高很多。 但排名第一的是流感,新冠是只排第二,这说明本周北京传染病例数激增,主要是流感贡献的。 欧美等国已经放开两年了,去年底他们就有过一波流感、RSV、新冠病毒,“三鬼拍门”的情况。 当时,也有很多人说是因为“免疫债”,但事实是欧美在放开之前,整体防护强度也并不大。 但当前,北美又开始新一轮流感、RSV、新冠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感染上升的趋势。 请问,去年底就经历过流感、RSV、新冠病毒集中爆发感染的欧美等国,他们还会有“免疫债”问题吗? 某些人嘴里这个“免疫债”要还到什么时候? 要是明年继续流感、RSV、肺炎支原体大流行,是不是还要继续扯“免疫债”? 很多人,就是死活不愿意承认,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对人体免疫力造成损害的客观事实。 当前人群整体更容易感染各类病毒、细菌、支原体,是因为人群普遍感染过新冠后,免疫力下降的客观结果。 这个事实就像是一头大象,明明就在房间里,但房间里的人就是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