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民大面积“拾庄稼”,何以一夜回到“解放前”? 近日,看到网络上到处充斥着河南农村老人“拾庄稼”的视频和言论,其中部分人发生了“抢庄稼”的行为,感觉恍若隔世。 记得大约40年前,还没有真正的包产到户,农村的土地都是集体所有,收了粮食再分给大家作“口粮”。 众所周知,那个年代,“口粮”是不够吃的,尤其是家中有几个半大小子的家庭。为了填饱肚子,“拾庄稼”成为许多老百姓重要的一个“创收”手段。 每到春秋收获季节,生产队就会组织劳动力收割庄稼。由于是“公家”的东西,劳动力们干活快速但很粗糙,地里总会散落一些零星的麦穗、豆荚。等庄稼被打捆装车拉走之后,队长就带人撤了。然后就会有一群老太太和小孩风也似的冲击地里,因为慢了就拾不到了。 在庄稼收获的那几天,母亲每天就会带着年幼的我们几个兄妹去“拾庄稼”,一穂一穂的捡,一粒一粒的拾,有时运气好,一天下来能捡到五、六斤小麦或者大豆。一个季节下来能捡到几十斤,母亲就会高兴好几天,锅台上也会见到黑乎乎的面饼,那香甜的味道至今都难以忘记。 而我最喜欢的是挖红薯。在生产队挖过的红薯地里,自己拿着一把小铲子,就在打人挖过红薯坑周围乱捅乱刨,一会儿功夫就能挖到好几块红薯,有时挖到一块完整的大红薯,就会乐得蹦高。 时过境迁,自己已经好久没有见到收割庄稼的场面了,没有想到却是在河南又兴起了“拾庄稼”的习俗。 对于视频中那些“抢”的行为,感到非常诧异,对于大家对河南人一股脑的批判我不敢苟同。我想,这种行为大多是源自这一代老年人骨子里的“基因”,也许是不忍粮食粮食的本能。但是现在大家相对富裕了,可能对一穂一穂的“捡”感到很不过瘾,于是就上升为了对未曾完全收割完成土地的“急于求成”。 对此,我们要毫不犹豫的给予批评和制止,也要历史的看待这一代老年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认知——“拾庄稼不是偷”。 希望大家给予老人们一点宽容,希望当地政府做好管理和宣传工作,更希望这些老年人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