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少得可怜的贵州农村,为什么不会出现河南那样的各种“抢”收农作物? 一到秋收,河南各地农村的各种抢玉米、抢药材的视频铺天盖地,以前还避讳,尽量不去宣传,引起地域攻击。但太习以为常,大家似乎都默认了。 我出生在贵州农村,“地无三分平,人无三两银”,是过去贵州的真实写照,几十年来,外出打工,经济改善了,但人均6分地的情况,没有什么变化。这几年土地也流转给别人做项目,种药材,果蔬什么的。但自打我懂事起,周边农村从未有过去偷去抢别人田里的农作物这种情况。 地多地少,人穷还是富,都不是这此不良习俗的理由,教育和民风才是根本。 记得小时候,我放牛,因为贪玩,牛吃了别人家十几株稻谷,回来妈妈让我提了半袋谷子去给别人家道歉。我们上山,渴了饿了,摘别人的黄瓜吃,还会绑一两毛钱在人家的瓜蒂上。 这样才形成了:路不拾遗,门不闭户的淳朴民风。我们农田里的稻花鱼,市场上一斤四五十元,从插秧到秋收,就在田里,山高谷深,要去偷,很容易,但从来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所以,河南的民风,应该从根子抓,从小教育。 打心底希望河南兄弟象我们一样,虽然矮小,但无论走到哪儿,都能挺起胸膛说自己是贵州人,不担心被工厂、工地拒绝,不担心被工友朋友白眼。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