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喜欢用“口罩”来替代“疫情”,一说就是“三年口罩”。 其实这也是很明显的“认知作战”,是在刻意妖魔化口罩,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随波逐流,也习惯拿口罩来替代“疫情”。 这会带来很多不好结果。 会让民众潜意识将“口罩”和“疫情”画等号,民众会基于对疫情的本能厌恶,从而厌恶戴口罩,一戴口罩就想起疫情。 甚至从新冠病毒PTSD,变成口罩PTSD。以至于出现,公交上有人因为戴口罩,被人破口大骂的新闻。 所以,我们不要轻视这类认知作战。 有人说,这是平台有敏感词限制,不让说“疫情”。 但我得澄清一下。 从去年到今年,我一直是经常写分析疫情的文章,虽然不是每天都写,但至少每周会写一篇。 我的文章、视频是全平台都有在发,包括我在某音也会偶尔发一些提到疫情的视频。 至少我自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遇到文章和视频里仅仅因为提到疫情和新冠病毒这两个词就被屏蔽的。 有时候敏感的是某些事情,而非“疫情”这两个字。 舆论并没有不让人用“疫情”两个字,也没有不让说“新冠病毒”。 其实,很多拿口罩替代疫情的某音主播们,他们也不知道平台到底有没有限制,他们只是看别人说有限制,就秉持“另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也跟风使用,就忽略这种替代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觉得,就算非要找一些词替代,也不要用口罩替代,也可以用别的。 比如,有一部分人会用其他一些词来替代“新冠病毒”,比如“益生菌”、“奶咖症”,这些更多只是为了反讽,这种替代我觉得就没啥问题。 只不过我自己一般不会去用这些替代,只会直接说疫情和新冠病毒。